|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 八 )


[29][韩]元重皓.牛河梁遗址积石塚的筑造目的再考[J].东洋学,2020(80).
[30][韩]元重皓.关于红山文化后期牛河梁遗址玉器社会的研究[J].人文史学,2016(21).
[31][韩]李清圭,禹明河.关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随葬玉器墓的理解[J].韩国上古史学报,2020(107).
[32]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
[33]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4][韩]金材伦.内蒙古红山文化蜷曲动物形玉器出现时点的考察[J].人文学院研究,2020(45).
[35][韩]姜仁旭.通过红山文化出土蝴蝶形玉器看先史时代东北亚细亚的生死观[J].人文学院研究,2021(49).
[36]郭大顺,张星德.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7][韩]金材伦.关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的批判性检讨[J].湖西考古学,2019(44).
[38][韩]洪志赫.通过牛河梁遗址看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体系的形成与变化[J].东北亚历史论丛,2020(69).
[39][韩]金材伦.辽西地区小河沿文化再检讨[J].韩国上古史学报,2018(99).
[40][韩]金材伦.关于红山文化编年的检讨——以压印之字纹陶器为中心[J].考古学,2019(18-2).
[41][韩]金材伦.红山文化研究史检讨——以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为中心[J].韩国新石器研究,2021(41).
[42]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43]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03).
[44]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
[45]Sergei Alkin著, 译.俄罗斯考古学界的红山文化与东北亚细亚新石器研究[J].人文学院研究,2016(31).
[46]郑钧夫,朱永刚,吉平.试论哈民忙哈文化[A].边疆考古硏究(第15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7]朱永刚.文化变迁与边缘效应——西辽河流域北系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学报,2016(01).
[48]杨虎.关于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赵宾福.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7-4).
[49]李有骞,杨永才.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2015年Ⅲ区发掘简报[J].考古,2019(08).
[50]周晓晶.红山文化玉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51]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
[52][韩]金材伦.关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的批判性检讨[J].湖西考古学,2019(44).
[5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54]李敖,张星德.文化分期视角下的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再考察[J].北方文物,2022(01).
[55]高云逸.中国东北地区公元前三千年前的文化演进与社会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21.
[56]林沄.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J].中原文化研究,2016(04);李新伟.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57]李新伟.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
本文图片

女神庙遗址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
本文图片

祭坛遗址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