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金主爸爸,撤离热门综艺( 二 )



十年前 , 国内综艺节目正式进入“热钱时代” 。 开启这个魔盒的是当时的现象级综艺《中国好声音》 。
2012年 , 凭借着“盲选”的创新形式 , 《中国好声音》甫一面世 , 便火爆一时 , 到了“每逢播出 , 必有热点”的地步 , 成为那年夏天最热门的媒介事件 。 资本的荧幕狂欢也随即到来 。 节目的冠名费第一季六千万 , 第二季实现量级的飞跃 , 被加多宝出价2亿元拿下 。

从此 , 国内综艺的冠名费正式步入了“亿元时代” , 各大电视台热门节目 , 皆以此为起步价 。 比如 , 央视的《星光大道》一期制作成本不到20万 , 2013年制作了46期也就1000万的制作成本 , 但拿到了3.39亿的冠名费 。 此外 , 央视的《梦想星搭档》、《我要上春晚》、《中国汉字听写》、《开讲啦》等央视棚内节目 , 单期的制作成本都不算高 , 却都获得半个亿以上冠名费 。
至于湖南、浙江、江苏、东方等一线卫视的热门真人秀节目 , 吸金能力更是让人咋舌 , 如2014年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冠名费突破了3亿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冠名费则超过2亿 。
《爸爸去哪儿》的吸金故事尤为跌宕 。 2013年 , 湖南卫视刚刚推出这一节目时 , 因无人看好被三九捡了漏 , 冠名费只有2800万 , 是《奔跑吧兄弟》和《我是歌手》的零头那么“一丢丢” 。 结果 , 始料未及的是 , 该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 , 其冠名费也随着收视率直接翻了十倍多 , 第二季3.12亿 , 第三季达到5亿之高 , 创中国电视史上最高冠名纪录 。

此后不管新节目、老节目 , 动辄就可以拿下数亿的冠名费 。 如2014年伊利2.16亿元冠名了《奔跑吧 , 兄弟》;2015年 , 贵州好彩头1.28亿元冠名《爸爸回来了》 , oppo 4亿拿下湖南卫视的新季播《偶像来了》;2016年 , 《我是歌手》冠名费从第一季的1.5亿涨到了第4季的6亿;2017年 , 总以“经费有限”为理由的《极限挑战3》冠名费达4亿元 。
独家冠名之外 , 这些节目还有特约合作伙伴、软性植入广告、节目互动广告等各种方式疯狂吸金 。 以湖南卫视《爸爸3》的广告账单为例 , 据红网的报道 , 这档节目共拿下伊利(独家冠名费为5亿元)、三个硬广插播窗口(2.181亿元+1.7337亿元+1.3094亿元)以及APP互动广告(9018万元)等 , 收益加起来约为12亿元 。
天价的金额下 , 依旧有品牌方前赴后继 。 根据2015年的年报数据 , 四大上市乳企当年广告宣传推广费共计153.59亿元 , 令人瞠目结舌 。
乳企疯狂砸钱之余 , 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加入混战 。 以《爸爸3》为例 , 首播硬广告中 , 就有同程旅游、、唯品会、贝贝网、聚美、陌陌、赶集网等互联网企业;《好声音4》除腾讯外 , 苏宁易购、途牛旅游等企业也在借势扩张娱乐营销版图;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则是由天猫国际独家冠名 。

也因此 , 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金主爸爸”在综艺节目上挥金如土的同时 , 财务亮起了红灯 。
以冠名《妈妈咪呀》、《妈妈英雄会》、《无价之宝》等多档综艺节目的贝多美为例 , 2016年上半年 , 贝多美的广告宣传费投入高达2.04亿元 , 然而据上市公司财报 , 上半年公司亏损2.14亿元 。
伊利2013年上半年的广告宣传费为25.9亿元 , 比净利润高三分之二 , 到了2016年上半年广宣费用已达到净利润的两倍 。 就连体量相对较小的光明乳业2013年上半年广告费也达3.6亿元 , 接近同期净利润的两倍 , 而到2016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则已经接近3倍 。
爆雷的企业也比比皆是 , 比如玖富旗下的悟空理财便曾豪掷3800万 , 抢下《爸爸3》首播中插广告的末尾广告位 , 现如今已被整顿 , 还欠着投资人一屁股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