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典故,二十四孝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 )


八、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字仲君 。他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赶上饥荒,柴米昂贵,不足以供养母亲,只好拾桑葚母子充饥 。有一天,不巧遇到了赤眉军,他们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 “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椹 通“葚”,桑树的果实 。赤眉军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因用赤色染眉做标识,故称 。
九、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明帝时广汉(今属四川)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十分孝顺,庞氏侍奉婆婆尤其勤谨 。婆婆喜欢喝长江水,虽然长江离他家有六七里远,庞氏也常去取水回来给婆婆喝 。婆婆又爱吃鱼,姜诗夫妇就常做鱼给她吃 。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就请来邻居老母一起吃 。有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训斥一顿,把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舍家,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把积蓄起来的钱托邻居老母送回家中孝敬婆婆.时间一长,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的事 。让姜诗把庞氏请回来 。庞氏回家这天,院子里忽然出现喷涌的泉水,口味和长江的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庞氏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再到远处去取了 。
十、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性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 。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 。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有诗颂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 。祖母唐夫人那时还是崔家的少妇,十分孝顺 。每天梳头盥洗后,她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给婆婆吃 。婆婆不再吃其它饭食,数年之久,仍然身体康健 。一天,长孙夫人病重,把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孙媳妇也象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象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
十二、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冬天,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解开衣服,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 。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
十三、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在今山东)甫麓 。他十分孝顺,尽拣美味供奉双亲;活到70岁,从不言老,常穿着五色斑斓的彩衣,手持拨浪鼓,在双亲面前如小孩子一般戏耍,以讨二老欢喜 。有一天他给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看见大笑一场 。楚王听说他贤明,召他做官,他闻讯携家人迁居江南,不知所终 。老莱子属道家,曾著书十五篇,言道家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