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为什么没生锈,越王勾践剑现在收藏在哪?( 二 )


勾践剑表面上的硫化物 , 其实是墓室中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产生的 。后德俊研究员说 , 越王勾践剑出土至今仅做过一次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 ,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该剑表面黑色花纹处的含硫量只有0.5%、剑格表面的含硫量比较高 , 达0.9%-5.9% , 在剑身的其它部位都未检测出有硫存在 。这就说明该剑锈蚀程度的轻重与硫的存在没有关系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 , 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 , 无法在青铜器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 现代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从来也未采用过硫或硫化物 。
古代工匠们是否在越王勾践剑的表面采用过硫化处理的工艺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 , 在用剑时 , 人的手指会经常摸到剑格 , 从而很快就将该处的硫化铜抹去 , 既如此 , 还有必要进行硫化处理吗?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们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陪葬品 , 情况十分复杂 。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硫化物 , 这就是越王勾践剑上硫的来源 。
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 , 这已为现代科学分析所证实 。春秋战国时期 , 青铜器的表面装饰有多种 , 采用锡是其中之一 , 青铜的亮黄色与锡的亮白色相互衬托 , 耀眼美观 。但锡有两点不足 , 一是硬度低 , 容易出现划痕 , 所以只能填在剑身的花纹内;二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使光泽暗淡 , 失去了装饰的意义 , 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较广泛的使用 , 考古发掘中出土这类文物比较少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 。几年前 , 湖北鄂州市博物馆青铜镜研究所就已经仿制出这种花纹 , 采用的工艺比较简单 , 也毫不神秘 。
“千古不锈”之谜据悉 , “湖北楚文化精品展”是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的共同商榷下推出的 , 102件(套)展品包括有青铜器、丝织刺绣工艺品和髹漆艺术品等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出土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级的文物——“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了 。
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 , 在场采访人员无不惊叹连连 。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 , 居然毫无锈蚀 , 且依然锋利无比 , 闪烁着炫目的青光 , 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 , 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 。怪不得它是我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 , 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而“吴王夫差矛”完全可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 。矛冶铸精良 , 保存完好 , 矛长29.5厘米 , 器身遍饰菱形几何花纹 , 锋刃锐利 , 下部镌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 , 自乍(作)自甬(用)”八字 , 矛身两面脊上均有血槽 , 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 。鸟篆铭文越王勾践剑 , 属青铜剑 , 制作极其精美 。剑长55.7厘米 , 柄长8.4厘米 , 剑宽 4.6厘米 , 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 , 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 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 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 , 背面镶有绿松石 。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 , 共8个字——“越王鸠潜 , 自乍(作)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