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儿子忆南怀瑾:父亲留下的家教家风是我一生的功课

朱子治家格言|儿子忆南怀瑾:父亲留下的家教家风是我一生的功课
文章插图
《南怀瑾家教家风》,南一鹏著 徐茹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5月版。
撰文|南一鹏
摘编|李永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正处于不断变化、努力发展的过程中。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落后、社会穷困的贫瘠国家。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必须知道:一个民族就像是一个人,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首先要有自信,然后才有自尊,这样才能自重。
对国人来说,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在生活方式的背后会有它的指导原则。家风、家教,则是我们把文化传承下去的方法。
中华文化的指导原则就是传统中华文化思想。从河图洛书到诸子百家,不断变革的思想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国家和社会基础。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家”的观念一直是整个民族的中心和重心。
中华民族的“家”,并不单指一对父母与其子女的关系。家,是一个家族的概念,它不仅由有血亲关系的人群所组成,或许是直系的,或许是旁系的;而且还是由婚姻关系联结的一群人所组成。这群人对非血亲关系人的行为准则,以及彼此的互动方式形成了他们特定的风格,也形成了他们对其他人和社会的某些影响。
试想,像家族这样的群体相处起来必定会有很多要求与期待。所以,行为规则与相互关系如何建立与处理,必然会形成重要的理念。这些逐步建立的共识,就成为家风、家教了。
当然,这其中不但包括了教什么,也包括了怎么教。对此,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选择。造成不同选择的原因,主要是时空的分隔,以及信息不足带来的影响。时至今日,每个家族的家风、家教已经趋向共同的价值观了。
所谓家风,就是家族行为。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家风呢?因为如今的中国家庭,已经融合成一个跨越姓氏、种族、语言、风俗和地域的大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群体的概念。下面,我就同各位分享一下我所经受的家风熏陶,分享一些我至今难忘的体会。
朱子治家格言|儿子忆南怀瑾:父亲留下的家教家风是我一生的功课
文章插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参与了我的成长。他指导、启蒙我读书,这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最大的助缘。有趣的是,对我从小影响最深的事情,都是我与父亲在一起经历的。直到现在,我正重复着他所影响我的一切,体验和验证他的所为。
在我还未上小学的时候,我父亲拿了几本书,要求我每天诵读,并且每天默记一段文字。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里,都会对某些事物特别喜欢;同时,也会对某些学识特别容易接受,这就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习惯一样。对于这几本书的喜爱就像是与生俱来的,当我读这些书时,感觉都很容易。那种押韵的句子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非常好听。但是,如果要我牺牲玩乐时间来默记这些文章,那就需要另当别论了。小时候好玩乐,不想苦读的我也是挨过板子的。不过,父亲如此教我读书,也让我经由中华的文学,产生了对中华文化的喜好。
与许多人一样,我从小喜读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传递着许多类似的精神意义。同样的,我也会读一些西方神话和历史,了解西方人过去的发展经验。几百年来,西方人毫不吝啬地大肆宣传他们的伟大文明。他们每一部历史书,都是以西方骄傲的眼光来审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也为我提供了不少的批判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