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从乾隆《金山县志》开始探秘,揭开金山鲜为人知的历史( 二 )


据说,到了清末民国初年,因为内忧外患、政权更迭、社会动荡。金望乔像大多数收藏家一样,到上海市区避难,并忍痛抛售自己毕生收藏。
对于这位乡贤,白蕉曾有这样一段话:“鹿巷金黻廷瘦仙,收藏之精而富名海内,书画之外,尤以三代钟鼎著。其书画或金石拓本之钤有金氏印者,日人均不惜辇重金购求,盖其藻鑑之精,信于海外也。所刻著书只萍因蕉梦图一种,然其一生精力所聚,乃在雪鸿楼钟鼎款识考古图。闻谱有数册,尚在人间。颇传藏于南塘张谷士家,谷士其性吝秘,曾举以询,对曰无,恨未得见也。倘得印行,刘先生之心血为不朽。且事既有关于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宁止艺林胜事,而清议阁亦岂能专美于前乎。”
钟鼎|从乾隆《金山县志》开始探秘,揭开金山鲜为人知的历史
文章插图
05柘湖与金山教育
柘湖书院:说起柘湖书院的创建,要说到朱泾人黄光焯。黄光焯,号槐江,道光元年(1821)举人,三年(1823年)进士,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值江南御黄坝圮,首建海运之议,尚书英和爱其才方荐用,寻乞养归,倡修文庙,始建“柘湖书院”。道光十年,金山知县陈士伟等人捐建柘湖书院。
清同治元年曾被毁,同治六年,金山知县赵元昂倡捐,移建,地址在今西林中学校址。同治八年(1869),金山知县温世京捐置《十三经注疏》、《通览纲目》、《钦定七经》、《子史精华》等四种书。清光绪元年,司事沈大经又建景朱堂五楹。
书院课程以“四书”、“五经”为主,书院经费主要靠学田收入。在这个书院内,当时会有考试,其中我们见过试卷分特等,上等、中等,每份卷子都附有卷票和先生批语。这些人中,有高中举人和进士的人,其人大多出自金山地区的名门望族,如姚氏、高氏、沈氏、丁氏、彭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