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嫡系”陈熙中:想起先生 总有一种寂寞感觉( 四 )
陈熙中分析,之所以吴小如在评教授这件事上遇到这么多阻碍,与系里某些人对吴先生一直存在偏见有很大关系,“他们总是认为吴先生思想落后、个人主义。实际上他也没有在课堂上宣传错误思想,就是认认真真讲课,讲得很好,学生也很欢迎,那不是一个好老师吗?”
由于在中文系的不愉快,1982年吴小如曾一度动念调去中华书局。为此他也与陈熙中谈过,陈熙中感到吴小如当然能做很好的编辑,但是让他去编刊物并不太合适,“因为编书和在大学教书相比,还是教书的自由度更大。”所以,他不建议吴小如到中华书局去。
这时,邓广铭和周一良邀请吴小如到历史系,进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对此,吴小如对邓、周两位先生一直心怀感激。虽然在历史系有点儿边缘化,但在后来严家炎先生主持中文系,请他重新回去时,他也没有同意。
往往很直率地表达意见,因此被称为“学术警察”
进厕筹说成进厕所办公,“我实在笑不出来,我只感到悲哀”
吴小如先生学识渊博,在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称为“多面统一的大家”,陈熙中谈起老师的学问钦佩不已。
“吴先生从小勤奋好学,天赋好,可以说过目不忘,也下过苦功。文史兼通,能从《诗经》一直讲到梁启超,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他一生看了大量的书,在晚年不能写东西以后,更是从早到晚,手不释卷。”陈熙中知道,钱钟书先生也曾夸赞吴小如读书多。“据说钱先生家里书不多,主要是借书看。他经常在借书卡片上看到吴小如的名字,曾对吴小如说:‘你看的书真不少。’”
陈熙中记得,进校后,吴先生在鼓励学生读书时曾说:“我的老师辈是读书,我们是翻书,你们连书都不翻。”陈熙中觉得在读书方面确实比不上老先生们,他说:“我背不了《诗经》《楚辞》,而他都是能够脱口而出的,所以他讲课、写文章很能联想。在这一点上,我是比老师差得太远,很惭愧的。”
吴小如在重视文字方面也特别突出,他认为只有把文字搞清楚才能正确理解文意。很多时候,面对学术界的不良现象,他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从古籍校点中的错误,到一些学者教授的信口胡说,再到学术界的抄袭。他对事不对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即便见到批评对象本人,也会很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因而被称为“学术警察”。在陈熙中看来,在这方面,吴小如不为别人的议论所动,他是真心希望学术好,“因为写文章影响很大,特别是如果名人写错的话,人家很可能跟着学的。”
陈熙中曾撰文批评《明小品三百篇》一书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他为之订讹五十余条,“实际上很多错误是查查字典就可以避免的,比如他把‘莼鲈’说成是鲈鱼的一种;将‘进厕筹’说成进厕所办公,吓死人了。”陈熙中将之当成笑话讲给吴小如听,没想到吴小如听后脸色凝重,说:“我实在笑不出来,我只感到悲哀。”这让陈熙中感到震动,感受到先生的思想高度和境界是自己远远没有达到的。“我只想到这个作者水平太低,而先生考虑的是可悲、可怕,这样下去整个学术局面难以想象。”
吴小如先生已经离开七年了,人们的心中依然充满想念。陈熙中直言,每每想起先生,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感觉。
文/本报采访人员 王勉
【 林庚|“嫡系”陈熙中:想起先生 总有一种寂寞感觉】供图并摄影/陈熙中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