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我想把清水丝绵一直做下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俞彩根一兜一撑制丝路
采访人员见到俞彩根时,她正拖着受伤的腿在晒丝绵。阳光下,丝绵显得格外耀眼。
文章插图
“去年下半年,我的腿受了伤,好长时间没法动弹,到现在也只能做些简单的活。”72岁的俞彩根笑着对采访人员说。在塘栖镇丁山河村,村民们都知晓俞彩根会做清水丝绵,而且一做就是60年,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做清水丝绵了,但我会一直做下去!”俞彩根目光坚定地说。
一颗匠心 六十载坚守
【 康熙年间|“我想把清水丝绵一直做下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俞彩根一兜一撑制丝路】杭嘉湖平原制作清水丝绵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时期已被纳入贡品,清康熙年间远销日本。清水丝绵“洁白如凝脂,轻柔如浮云”,盛名远播。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塘栖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清水丝绵。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手工丝绵成本高,产量逐年减少。如今,会做清水丝绵的人家不多,而俞彩根依旧长情地传承着这项传统技艺。
俞彩根自小就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人。人还没灶台高时,她就爱看母亲和外婆煮茧子、晒丝绵。耳濡目染下,13岁的俞彩根掌握了清水丝绵制作的全套技艺。小小的她,撑出来的绵兜已和大人做的一样好,街坊邻里都啧啧称奇。
1992年,俞彩根和丈夫开办了丝绵作坊,专做清水丝绵。她手里制作出来的清水丝绵在杭嘉湖地区远近闻名,且供不应求,年加工茧子量达80吨。
文章插图
制作清水丝绵是个苦活。工作时间久,常常从凌晨4点忙到傍晚,身上沾染了蚕蛹的气味后很难洗掉。“走在大街上,人家只要闻着那股味就能判断出我是制作丝绵的了。”她伸出一双关节肿胀变形的手继续说,“不仅身上有异味,手经常泡在水里翻搅,冬天长满冻疮,一到夏天就溃烂了。”
这些长年累月的辛苦,在她平和的语气里并未透出一丝哀怨,更像是她传承技艺的勋章。采访人员发现,当她谈及丝绵制作的细节,眼里泛着亮光。
一兜一撑 古法制出一片白云
执着守望 传承非遗
俞彩根对清水丝绵这门手艺的用情很深,她有两样视若珍宝的老物件——做“小兜”用的大脸盆和做“大兜”用的绵扩。她现在使用的绵扩,是当年学做丝绵时,母亲专门请人做的,这一用就是60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茧子收购成本越来越高,人工费用愈发贵,而且俞彩根夫妻俩都上了年纪,近年作坊的产量有所下滑。现在,俞彩根作坊里有七八名工人,丝绵年产量基本在2.5吨。
文章插图
2009年,俞彩根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018年5月,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彩根的名气日渐大了起来,慕名前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女儿和儿媳会帮着处理网络订单,还远销至四川成都。但生意并不是俞彩根最关注的事情,她最挂心的还是老祖宗的手艺如何传承下去。
俞彩根培养两个女儿作接班人。这些年,女儿随她到普陀、建德、东阳等地参加公益展示活动。谈起未来规划,俞彩根的目光坚定:“我想把清水丝绵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俞彩根承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和步骤制作清水丝绵,每一个环节都坚持纯手工制作。制作清水丝绵先后要经过选茧、煮茧、漂洗、剥茧做“小兜”、扯绵撑“大兜”、晾晒6道工序。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