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山海经历史真相揭秘( 三 )


3
在中华上古时代 , 从距今约七八千年至距今四千年的禹帝时代 , 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伟大的地理勘察工程一直在进行 , 这也许就不难解释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西亚(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美洲印弟安文明都有着共同的相似 , 特别是在图腾崇拜、天文历法方面 。这些古人可能就是从中华本土带着神圣使命去勘察地球的“天文地理”部落 。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山海经历史真相揭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着七千年前的古人制的澳大利亚拟人化陶头像 , 该头像象一个正在思考的老伯 , 故《山海经》中称澳大利亚为“伯虑国” 。
陕西省西北大学的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五千年前的古人制的南部非洲拟人化地图 , 即那个被称为“陶祖” , 又称为“且形器”的有名小陶器 。该陶器高五点九厘米 , 陶器的轮廓与现代绘制的南非地图轮廓完全吻合 。因该地图《山海经》称非洲为“离·耳国” 。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五千年前的刻着拟人化南美洲地图头像的陶瓶 , 瓶头刻着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头像 , 故《山海经》中称南美洲为“披发人” 。
城头山城市文化群的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出土的泥塑动物中 , 出现的澳洲袋鼠和南极洲的企鹅栩栩如生 , 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区 , 知道澳洲和南极洲 , 还是近代的事 , 这也从一个史实应证了中华先祖的确在上古时代就已认识了澳洲和南极洲 , 可见这些上古史的真实可信 。
古史学家韶华子研考:《东山经》之一部尚在中国本土 , 《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则在太平洋彼岸之美洲 , 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夸父族人、少昊族人 , 颛顼族人等曾大规模迁徙美洲 。夸父族集中记载于《西次三经》、(崇吾山)、《中次五经》(夸父山)、《大荒西经》(桃山、于土山)、《大荒北经》(大人国、大泽贝加尔湖、成都载天山、夸父世系、夸父蚩尤联军战黄帝、夸父逐日、槃木千里)、《海外北经》(夸父与日与逐走 , 博父国、寻木、龟踵国)、《海外东经》(大人国) 。
这些记载 , 说明夸父在六千年前炎黄蚩尤败后 , 自太行山、华山败退河套阴山地区、贝加尔湖地区、库页岛、察加半岛、东北亚、北极区、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中美洲、南美洲 。夏商周时的于夷、雩夷、夸夷、南北朝时的大汉国 , 以及今日的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美洲的查文人 , 都是夸父族人及其裔民 。
细读经文 , 详其文义 , 可以看出 , 古中华人对北部与东部的情形了得很具体 , 叙述明确 , 而对南方和西方就较为模糊 , 不大清晰 。这说明 , 古中华人对以黑龙江流域为重心的东北亚地区、北美洲以及东部沿海是熟悉的 。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古中华人在最后一个冰河期至距今三千年间 , 主要是从陆路白令陆桥和北太平洋靠近大陆的岛屿迁徙到东北亚和美洲大陆的;
二是必定又有人从美洲返回中华本土 , 不断向故上传递信息 , 才得以流传的 。
《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中的黑齿国、凿齿国 , 就是墨西哥 , 墨西卡利 , 古代黑、墨同音同义 。墨西就是墨齿 , 凿齿就是没(音末)齿 , 指拔除上下门齿 , 或再饰假牙(俗谓“獠牙”)又称缺齿、损齿 , 口含石球磨牙 , 是东夷鸟崇拜风俗 。墨齿或黑齿是嚼食槟榔把牙齿染黑 。这都是江苏大汶口居民的习俗 , 是中华夷、越、濮人习俗 , 其裔民台 湾高山族人和太平洋南岛语系的印度尼西亚人 , 美拉尼西亚人 , 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 , 美洲“印第安”人中特别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 , 至今保持这一古老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