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立冬是哪一天?立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说法?( 二 )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
3、立冬养生: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吃好三样
1、羊肉
《黄帝内经》认为,羊肉具有温养气血,补益阳气的作用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 。且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食之不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同时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 。
因此,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尽可能多食用羊肉,这对体质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 。家中日常可用用枸杞子、西洋参片与羊肉一起炖煮 。吃肉喝汤,气血阴阳皆补,营养价值很高 。
2、生姜
古代有立冬习俗:“煨生姜早晨含少许,生胃气,避山瘴邪气 。”冬季多有瘴气、雾气,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古人认为,这是人体的胃气不足,导致外邪入侵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散寒、温热、解毒的功效 。晨服生姜,可以激发胃气,抵御外邪,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
3、萝卜
《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可消积滞、化痰,又利脾胃、益中气 。冬天,人体容易出现“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的情况 。暖气一开,更是易生痰热,出现咳嗽、哮喘、胃部不适等症状 。
立冬多吃一些萝卜,温中健脾,对健康大有裨益 。尤其是儿童,在冬季更应该多吃些萝卜 。很多孩子感冒时会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吃点儿白萝卜可滋养咽喉,化痰顺气 。
喝好三样
1、暖胃肉桂茶
立冬之后,天气转凉,此时不宜再饮绿茶 。准备肉桂粉3克、红茶3克、牛奶250毫升、水300毫升 。红茶性甘温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还能去除人体内的多余油脂 。这款肉桂牛奶代茶饮,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的功效 。最适合冬季手足冰冷,以往有虚寒症状的人群 。
2、固肾山药粥
《抱朴子》有言:“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冬季晨起宜食热粥,不宜空腹出门,以防寒气伤胃 。
准备山药50克、粳米30克、芡实10克 。山药是冬季不可多得的养肾美食 。它的粘液具有滋阴补肾、固摄津液的作用 。与芡实、粳米搭配,尤其适合肾气亏虚的中老年人 。
3、润肠红枣饮
立冬后天气更冷,有些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冷 。推荐喝红枣饮品,能够迅速温暖身体,尤其适合为肠道不通畅的便秘者 。
预备银耳30克,红枣20枚 。每晚睡前将红枣去核,与银耳放入养生杯 。炖煮一夜后,次日一早即可饮用 。红枣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阳气不足,体虚畏寒者 。
做好三样
1、早卧晚起
立冬到来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 。万物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准备 。人虽不冬眠,但在养生方面也应注意补肾藏精 。
中医就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 。意思是,冬天如果不好好养精蓄锐,来年春天就会疾病缠身 。进入冬季,天黑的早了,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为了与这种自然规律相适应,人的作息也要做出改变 。
进入冬天以后,在起居方面应该做到早睡晚起 。最好是晚上十点之前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说,每天要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出来以后才起床 。这样才能养足精神,有助于体内阳气的自然生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