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蛐蛐与那些年的秋天( 三 )


当鼓乐喧嚣渐息 , 人们会感到那股天地肃杀之气 。
03
杀伐之戏
“夫秋 , 刑官也 , 于时为阴;又兵象也 , 于行为金 , 是谓天地之义气 , 常以肃杀而为心 。 ”秋日的游戏 , 似乎没有杀伐斗狠 , 就配不上这个季节 。
在浙江金华一带 , 丰收祭还有斗牛活动 。 乡亲们沿田埂搭台围观 , 只见二牛角抵 , 计分以定胜负;遇到决斗激烈的 , 斗牛血肉淋漓 , 冲出田埂 , 掀翻台凳 , 令盛装看戏的女士惊慌失足 , 跌得满身泥泞 。 大败的牛难逃被当即宰杀的命运 , 而胜利之牛的主人 , 将大宴宾客 , 将自己的牛吹得神乎其神 , 连呼儿上酒也要说“别把给牛喝的酒端来” , 生客还不知 , 主人意思是 , 你客人还不配喝我牛喝的酒呢!
秋当杀生 。 “天子入圃射牲”是祭祀的标准环节 , 也是小型军事演习 , “诸侯春振旅 , 秋治兵 , 所以不忘战也 。 ”
秋风萧瑟中 , 于草原牵黄擎苍自是豪迈 。 中秋前后 , 敦煌的胡人争相网鹰 , 于荒野间纵马追逐那些高翔的猛禽 。 雕、鹘、鹞子、豹子、猞猁被从边塞进贡给唐代宫廷 , 供王子公主们豢养行猎 。 宫廷选出勇士组成“射生马队” , 喂养鹰雕的同时 , 给贵族们静心安排一处处游乐的猎场 。
蟋蟀|蛐蛐与那些年的秋天
文章图片

《明宪宗御花园赏玩图》之皇帝在太监的侍奉下斗蟋蟀的场景
同一个秋天 , 当贵胄们醉心于田猎这种想象的战争时 , 为他们开边的将士只能听琵琶与羌笛自娱 , 一边叹息寸功未立 , 一边痛饮浊酒 , 望不见家乡 , 亦不知此身将葬何处 。
宫廷的另一角 , 孤独的宫娥在秋夜里捕捉短命的萤火虫 , 她们依旧手持夏日的团扇——那是另一个注定被抛弃的事物 。
在这样的秋天 , 放纵、乡愁与寂寞三种秋日游戏中的情感 , 彼此共振 , 同时走向一个萧瑟之秋 。
“斗蛩之戏 , 始于天宝间 , ”《负暄杂录》记载 , “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蓄之 , 以万金之资 , 付之一啄 。 ”而宫中妃嫔“竞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 , 置之枕函畔 , 夜听其声 。 庶民之家皆效之 。 ”白露前后 , 人们争相驯养蟋蟀 , 美其名曰“秋兴” 。
南宋权相贾似道的《促织经》依然是养蛐蛐的经典 , 读其中《月夜闻虫赋》也难免不感其诚 。 然而《宋史》载 , 襄阳战事危急时 , 没人敢擅访他纵乐的楼台 , 一个狎客进入时 , 见到贾似道蹲在地上跟众妾斗蟋蟀 , 都不免调侃:“此军国大事耶?”
蟋蟀|蛐蛐与那些年的秋天
文章图片

贝托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中那只活了58年的长寿蝈蝈
在蒲松龄的《促织》里 , 上行下效 , 少年的性命轻如草芥 , 百战百胜的蛐蛐令一家人鸡犬升天 。
承平日久的金殿明堂听不到边塞的杀伐声 , 听不到山野的虫鸣 , 豪门贵胄甚至远离了猎场 , 转而以金银象牙包裹的角斗场 , 呼秋虫为将军 , 挥霍豪赌 , 直到渔阳鼙鼓震落满城金笼 。 这才是最奢侈的游戏 。 秋日的杀伐玩戏 , 可视作校场操练点兵 , 又岂可真将玩戏做沙场?
如今 , 蟋蟀玩主渐稀 , 可真要斗蟋蟀讲究起来 , 器具、裁判、手势、步骤 , 也是一点不能含糊 。 但这不过是民间自在的游乐 , 就像过往世纪里无数个从宫廷飞入街头的秋日玩戏 。
促织的叫声里 , 果真藏着天时周转、人世代谢乃至社稷兴衰之音吗?这个无辜的小东西 , 随秋而起 , 也随秋而逝 , 就这样成了人类活的玩具 , 竟也成了交通天时人世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