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苏幕遮 的写作背景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写作背景( 二 )


32、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 不安枕,酒皆化泪矣 。
33、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 。
34、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厉中外,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 。
35、”(黄蓼园《蓼园词选》)这一说法,论者多不以为然 。
36、胡云冀《宋词选》即云:“从具体的词看,除了反映出‘去国之情’,很难找出其中有什么‘忧天下’的含意,黄蓼园所赋予这首词的思想意义完全是外加的 。
37、” 的确,此词只是边关将士思乡念亲之情的抒写,并未寄寓指斥小人的军国之忧 。
38、 词中抒的是什么情,固然须辨别清楚,它是怎样抒情的,更是重要的问题 。
39、汪中评论说:“此词目触秋色,牵引一片相思之作也 。
40、全词结构正如邹祗谟所云: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 。
41、所谓丽语即柔语也,以秋景写秋心 。
42、” (《宋词三百首注析》)所谓“以秋景写秋心”,讲的正是本词的艺术特色,即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
43、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 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 。
44、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45、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46、”刘勰《文心雕龙》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提出“应物斯感”、 “情以物迁”的论点,即人的主观感情系由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产生的,也只有凭借外物才能表现出来 。
47、唐代日本僧人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进一步提出了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合的见解,即“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 景,语始清味 。
48、……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 相兼始好” 。
49、宋以后,对情与景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范希文《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及必须“化景物为情思”的见解;明人谢榛《四溟 诗话》更提出“情景孤不自成”之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
50、”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更明确提 出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述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邪?”“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
51、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
52、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
53、”况 周颐《蕙风词话》更明确提出情与景是一致的:“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
54、”王国维《人间词话》则概括点明“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 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55、王氏所见,与汪中“所谓‘丽语’即‘柔语’也” 相同 。
56、此处之“丽语”,即婉丽的景语;“柔语”,即柔媚的情语 。
57、范仲淹正是借助对秋色的描写,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 。
58、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
59、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 。
60、”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