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千年前的《书谱》白话译文,秒杀无数烂秘籍!( 五 )


译文|千年前的《书谱》白话译文,秒杀无数烂秘籍!
本文图片

夫心之所达 , 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 , 尚难形于纸墨 。 粗可仿佛其状 , 纲纪其辞 。 冀酌希夷 , 取会佳境 。 阙而末逮 , 请俟将来 。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 , 以祛未悟 。 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 方复会其数法 , 归于一途;编列众工 , 错综群妙 , 举前人之未及 , 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 , 析其枝派 。 贵使文约理赡 , 迹显心通;披卷可明 , 下笔无滞 。 诡辞异说 , 非所详焉 。
译文:
但凡用心所能想到的 , 不容易用语言全面地表达出来;用语言所能说通的事情 , 又很难形象地用笔墨写于纸上 。 粗略地可以描述其形状 , 提纲式的记录言辞 。 只能靠反复斟酌这些不太明白的东西 , 逐步达到最佳境地 。 因为条件所限而未能达到的 , 就等到将来再说吧 。 今天撰述 执、使、转、用方法的原由 , 以消除一些迷惑 。 执说的是深浅长短之类笔画的确立 , 使说的是纵横牵掣之类笔画的设置 , 转说的是钩环盘纡之类笔画的处理 , 用说的是点画向背之类笔画的运用 。 又综合这数种方法 , 加以归纳 , 编列众家工用 , 吸收各家长处 , 举荐一些前人所未能涉及到的 , 启发后来学者找到书法的规律 , 探究其根源 , 分析其支脉 。 力求做到文字通俗道理简单 , 条理分明便于理解 , 打开书一看就能明白 , 下笔写来就能得心应手 。 至于那些诡辩之词奇异之说 , 就不说它了 。
然今之所陈 , 务裨(bi4)学者 。 但右军之书 , 代多称习 , 良可据为宗匠 , 取立指归 。 岂惟会古通今 , 亦乃情深调合 。 致使摹蹋日广 , 研习岁滋 , 先后著名 , 多从散落;历代孤绍 , 非其效与?试言其由 , 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zhen1)》、《兰亭集序》、《告誓文》 , 斯并代俗所传 , 真行绝致者也 。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 , 思逸神超 , 私门诫誓 , 情拘志惨 。 所谓涉乐方笑 , 言哀已叹 。 岂惟驻想流波 , 将贻啴(tuo1)嗳(he2)之奏;驰神睢(hui1)涣 , 方思藻绘之文 。 虽其目击道存 , 尚或心迷议舛 。 莫不强名为体 , 共习分区 。 岂知情动形言 , 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 , 本乎天地之心 。 既失其情 , 理乖其实 , 原夫所致 , 安有体哉 。
译文:
然而 , 今天我所要陈述的 , 务必要有益于学习书法的人 。 但是 , 王羲之的书法 , 历代为大多数人称赞和学习 , 很可以作为自己推崇的老师 , 当作自己的志向 。 这不仅是因为他能够会通古今 , 还在于他能够把感情和笔调结合在一起 。 因此使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广泛 , 研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增加 。 先后出现了一些著名人物 , 大多数书作都散落了 。 惟独继承了王羲之书派的却世代相传 , 这难道不是很明显的见证吗?要说其理由 , 粗略地陈述几点意见:就说象《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 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书帖 , 这些都是历代社会上所流传的 , 真书和行书极为优秀的法帖 。 写《乐毅》的时候则感情比较忧郁;书《画赞》的时候则着意瑰丽奇特;《黄庭经》则心旷神怡虚无缥缈;《太史箴》又纵横挣扎;说到《兰亭》那更是兴致的集中体现 , 思绪逸宕精神超脱 , 又因为那是一次私人门客和知心朋友的集会 , 各舒情怀 , 互相劝勉 , 字里行间也表现出感情的压抑和志向的惨淡 。 正所谓处在快乐的场合就会笑 , 听到悲哀的言语就会叹息 。 岂只是心随涓涓溪流汹涌波涛 , 才产生了动人心弦的如诉如泣的演奏;驰骋神思仰望浩涣 , 方才想到辞藻华丽的文章 。 虽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 但还是有些人心中迷惑而发表与此相违背的议论 。 无不是强名为什么什么体 。 本来是一个整体却要分而习之 。 他们那里知道情感的活动必然形于言表 , 这恰恰说明一切文学作品都受意识的支配;阳气盛则舒展阴气盛则凄惨 , 本来就是天地心情的体现 。 既然失去了情感 , 理论上也就脱离了实际 , 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 哪里有什么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