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松潘花灯舞——舞动古城各族群众美好生活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是一个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千年古城,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国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著名的是藏羌回汉花灯舞。花灯传入后,各民族在这项民间文艺中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加以推广并流传,完全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种类之丰富,花纹之精美,做工之细致,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花灯|松潘花灯舞——舞动古城各族群众美好生活
文章插图

当我们开始溯源时,关于“花灯舞”究竟是如何传入松潘,却各有各的说法,百岁老人的回忆、资料记载、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的三种说法给花灯舞的来源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不仅是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的有力载体,同时也是民间文娱生活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松潘多元的人文歌舞文化涂抹上了一股独特的色彩和增添了特有的魅力。
花灯|松潘花灯舞——舞动古城各族群众美好生活
文章插图

据了解,花灯舞产生于清代,满清时代由当地驻防的巡防军从北方引进,在松潘带兵打仗时带来的花灯,离开松潘之后,把这个花灯传授给松潘的汉军五营继承下去,就一直到了现在。
汉族花灯舞兴起于1950年松潘县解放那年,当时为了庆祝松潘解放,群众自发组织花灯队,欢庆解放胜利,改革开放后,为了丰富娱乐文化生活,大小节庆活动,群众都会跳花灯舞,除了口口相传,心灵手巧的当地汉族还会手把手的教授下一代学习纯手工制作花灯,以致不会让这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遗失,绚丽多姿的花灯满是对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祝福。
藏族花灯舞主要分布在松潘县川主寺、热务等片区,属特殊的区域文化。其中川主寺镇的川盘花灯舞被确认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锅庄歌曲作为伴奏,并在舞的过程中融入自编的锅庄或者藏族舞蹈为耍灯动作,每年农历春节都会在各村寨进行表演和拜访表演。
而据史书和地方志以及《阿坝州文化艺术志》记载,松潘花灯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时期,当时给慈禧太后祝寿,为了破万寿字,就挑选了与寿字相关的地方官去贺寿,与寿字相关的有松、鹤、遐、龄,便由当时的松州总政陈金敖组织回族青年跳花灯舞,进京为慈禧贺寿,之后就在松潘回族地区盛行了。
花灯|松潘花灯舞——舞动古城各族群众美好生活
文章插图

回族花灯舞表演时以松潘传统民歌配唱,其表现形式为男女成对,人数在20至40人不等,节目有《观灯》《月亮坝里去交情》《南桥汲水》等,松潘回族花灯舞于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松潘回族也被称之为“舞花的民族”。古城里的回族老人兰凤英对花灯舞情有独钟,她所在的进安镇中江一村许多老人年轻时都会跳花灯舞,从小她也耳濡目染,在那个娱乐生活缺乏的年代,大家每逢农闲或春节时都会聚在一起跳花灯舞。
同时,羌族群众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结合羌族元素的花灯配羌族沙朗舞动作跳花灯舞,每逢重大节庆活动,都会和其他民族的群众同跳花灯舞,欢庆重大节日。
民间艺人告诉笔者,以前耍花灯舞的都是“自娱自乐”,近年来松潘县鼓励各族群众跳花灯舞,把花灯舞和旅游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也让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更让这悠久的艺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松潘县2016年举行古城首届花灯会,2018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花灯之乡”,到2020年已成功举办四届花灯会,2021年9月15—16日,也将举办第五届古城花灯会,除了黄龙、牟尼沟、七藏沟、红星岩等自然景观外,松潘花灯舞也成了该县的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