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浙江一小村里,几个初高中文凭的“泥腿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文学社|浙江一小村里,几个初高中文凭的“泥腿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本文图片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的马鸣村 , 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 四年前 , 马鸣村几位村民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 召集同样有文学爱好的村民们一起写文章、写诗 , 在笔会上互相评点 。 社员们的年纪从28岁到58岁 , 大部分都仅有初高中文凭 。
没想到 , 一个农村文学社弄出了动静 。
文学社|浙江一小村里,几个初高中文凭的“泥腿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本文图片

马鸣老街文学社成员合影 。采访对象 供图
“泥腿子还能搞文学?”
午饭时间 , 蔡国其要了四瓶杨梅酒 , 小小的瓶盖一旋 , 自己喝两瓶 , 分给旁边的施玉良两瓶 。 蔡国其是马鸣老街文学社的社长 , 身上却没什么书卷气 。 早几年他跑中短途货运 , 一天到晚开着卡车在路上奔波 , 不久之前找了个在服务区坐办公室的活儿 , 算是闲下来些 。
“一开始办这个村里的文学社 , 都是嘲讽的、看笑话的 。 说你们一群初中、高中文凭的泥腿子 , 还能搞出什么文学?”
可不管旁人怎么说 , 文学社还是搞起来了 。
那是2017年的一个夏夜 , 天气又闷又热 。 村里临时给蔡国其找了间活动室 , 没有空调、电扇 , 来参加第一次集会的只有12个人 , 自己带着小扇子、硬纸板扇风 , 衣服黏糊糊地粘在身上 。 屠利娟家里是开小卖部的 , 她自掏腰包搬了一箱矿泉水过去 。 现在她是文学社的秘书部兼财务部主任 , 包办社里很多组织上、花销上的事 。
第一次集会的气氛特别热烈 , 主要讨论马鸣老街文学社的发展方向:写什么题材 , 要达到什么目标 。 争论到激烈时 , 大家面红耳赤 。
最后定下来 , 就围绕着自己的生活 , 围绕着家乡写 , 这才是最好的 。
文学活动一个星期开展一次 , 时间定在晚上7点 。 先提前拟好一个主题 , 每个人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创作 , 体裁不限 , 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由社里的一名成员负责把大家的作品收集起来 , 打印装订成册 。 在会上 , 每个人都要朗诵自己的作品 , 其他人再点评一番 , 好回去修改 。
第一期的主题是“马鸣茶馆” 。 每天早上天刚亮 , 马鸣村的老人们就聚在茶馆里边喝早茶边聊天 , 茶馆代表着属于马鸣村的悠然自得 , 大家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 然后是“水”“荷花”“春” , 也写“爱马鸣”“马之鸣 , 人之情” 。
常规活动外 , 文学社成员们还外出采风 , 有时候是踏青 , 有时候是野炊 。 为了更像一个集体 , 他们特意在淘宝上定制了T恤衫 , 正面是马鸣老街文学社的字样和logo , 背面两行字 , 蔡国其想出来的:“文学是一道风景 , 也是一股力量 。 ”
除了线下创作 , “马鸣老街文学社”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 社员们把作品一一发上去 , 在朋友圈里一转 , 关注度挺高 。 有几篇推选到镇里、市里参加征文比赛 , 还拿了小奖 。
大家热情高涨 , 文学社就办得更有声色 , 牌子打响了 , 马鸣村许多爱好文学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 。 4年过去了 , 从初创时的10余位成员已经扩大成了30多个人 。 大家聚在一起 , 就是讨论文学 。 孤芳自赏的滋味不好受 , 如今写了篇东西 , 有机会在这么多人面前大声朗读出来 , 那感受愉悦得很 。
“跟喝酒一样的 , 你一个人喝着没味道 , 有个伴你就感觉好像喝得很有味道 , 就是这个意思 。 ”蔡国其指了指手里的杨梅酒 。
文学社|浙江一小村里,几个初高中文凭的“泥腿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