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

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

文章图片

【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

文章图片

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

文章图片

塔什|玉出昆仑,探索“万山之王”昆仑与玉的奥秘

从上古时期的昆仑西王母、后羿射日 , 到周穆王游昆仑 , 再到汉武帝遣汉时探昆仑 , 发现河源出自于田 , 天子按古图书 , 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 几千年以来 , 昆仑山始终带着些许神秘 , 或隐或现地流动着美丽的灵光 。 而这里 , 便有远见闻名的和田玉 。 和田玉一般是指和田地区 , 昆仑山中段的玉石产地 。 它位于塔里木板块和昆仑鹿原活动带 , 此间分布的有阿勒马斯海尼拉克等著名玉矿 。 5000多年的时间里 , 和田玉在中国礼器中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 古人认为玉有五德 , 历代帝王多以玉为锐气 , 把玉器使用作为天命的表现 。 一些王朝 , 更将玉器使用制度化 , 列入国家礼制之中 。

 昆仑山下有一个喀什塔什小村庄 , 喀什塔什在当地土语中的意思是“产出玉石”的地方 , 这也是和田玉源头的第一个中转站 。 它像玉石一样深深地嵌入了昆仑山 。 喀什塔什村只有一条小土街 , 一溜摆在克里雅河的台地上 , 这里只有270户人家 , 很多村民都是以采玉、驮玉为生 。 在喀什塔什村 , 人们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昆仑山的玉石 。

 在昆仑山中 , 多数玉矿都在大山深处 , 一般的路程要经过两个中转站 。 首先是喀什塔什村中转站而后再到阿坦中转站 。 第一段路程有22.2公里 , 这段路是驴子和骡子能走的 。 第二路程是阿坦中转站再到海尼拉克 , 这些矿区的山路 , 所有的物资运输只能靠人们肩扛了 。 从喀什塔什村出发到塞底库拉木约20多公里 , 海拔会达到4400米 , 这里基岩裸露 , 寸草不生 , 举目远望全是一片片黄土 。 在昆仑山中 , 所有的玉矿都是当地的牧民发现的 , 那些原住民们在山上放牧 , 打猎中发现了玉 , 并且不断采集、交易 , 通过玉石之路输入中原 , 从而谱写出了一部瑰丽的玉文化历史 。

 过去的玉石之路基本上是艰辛和死亡之路 , 塞底库拉木矿区地形切割强烈 , 沟谷纵横 , 绝壁众多 , 非常危险 。 登上塞底库拉木的山巅极目远眺 , 面南是塞底库拉木玉矿 , 东南是海拔6920米的琼慕孜塔格峰 , 反身往北是哈尼勒克玉矿 , 西北是阿勒玛斯玉矿 , 它位于阿羌乡喀什塔什村东南方向 , 克里雅河支流阿拉玛斯河的源头 , 矿区海拔4500米 , 人迹罕至 , 高寒缺氧 , 空气稀薄 , 常年积雪难化 。 自清代以来 , 阿拉玛斯矿区就是出产羊脂玉最主要的所在 , 所产羊脂玉 , 块壮大、数量多 , 从古至今都是和田玉中的珍品 。

 民国初年 , 天津人戚春甫、戚春涛兄弟在此地组织开采 , 掘出十几吨白玉和青白玉 , 其中高质量的白玉占三分之一 , “戚家坑”也成了和田玉优质山料的代名词 , 后来阿拉玛斯玉矿日趋消沉 。 1904年当地维族猎人托达奎在阿拉玛斯再次发现和田玉 , 引起世人注意 。
世界上已知的白玉矿床有十几个 , 按不同白玉矿的状况可以分为两种 , 一种是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矿床 , 另一种是与大理岩有关的软玉矿床 。 和田玉矿床是一个高海拔 , 典型地与大理岩有关的白玉矿床 , 阿拉玛斯产出的和田玉透闪石含量可达99%以上 。 它的内部结构是致密的几何体毛毡状 , 或是细粒的叶片状结构的微晶和隐晶质集合体 。 这种集合体具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 降低了玉石的折射率 。 温润如同白色羊尾凝脂 , 这也是和田“羊脂玉”名称的由来 。 正因为如此 , 和田玉极为稀缺 , 所以古人唯独把和田玉称之为真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