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三个写中秋的千古名句赏析:看苏轼、苏辙的真挚兄弟情

苏轼在密州为官时,写下了一首中秋佳词,便是那首大名鼎鼎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以浪漫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感情,苏轼这首词的写作初衷,其实是想念弟弟苏辙了。在创作这首词不久后,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终于得到了团聚的机会。
熙宁九年的冬天,苏轼离开密州,调知河中府,第二年春天又被该调知徐州,这年四月,苏辙陪着苏轼来到徐州任所,一直住到中秋之后才离开,七年来,这是兄弟第一次共同过中秋。
离别|三个写中秋的千古名句赏析:看苏轼、苏辙的真挚兄弟情
文章插图

这年中秋,月色很好,两兄弟泛舟湖上,一起赏月喝酒,终于过了一个团圆佳节。但是,好景不长,中秋之后,苏辙便要离开,在临别之前,苏辙想到去年哥哥所作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感而发,也写下一首《水调歌头》。看完弟弟所作的这首词后,也写了一首,叫做《阳关曲·中秋作》的小词,作为附和之作。
下面这三个名句,前两句便是以此为背景,最后一句,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独自过中秋时所作,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那种伤感和低沉,比离别更甚。
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这两句词的意思很简单,是说,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屈指算来,已经过去七个中秋了。出自于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曰: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轼、苏辙两兄弟,均是大才,两人从小便感情便很好,可是自己从踏入官场之后,身不由己,两人的命运每每不能有交集,这年苏轼来到徐州为官,终于和阔别了六年的弟弟见面了,两人一起度过了中秋佳节,他们已经有七年没有在一起过中秋了,所以苏辙才在词中写“七度过中秋”,这种伤感,是非常沉闷且深挚的。
苏轼曾经在密州写过一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在苏辙也写了这样一首,堪称“兄唱弟随”,称得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苏辙的这首《水调歌头》虽然不如苏轼的那首知名,但感情真挚,读来也颇为令人感动。
离别|三个写中秋的千古名句赏析:看苏轼、苏辙的真挚兄弟情
文章插图

词的开头便点明主题,写出短暂相聚的可贵,亦包含着对聚少离别的无奈,下片写离别情怀,其中“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也是不错的佳句,形象地写出了明月亘古,人生离愁的忧伤和无奈,令人感到无限伤感。
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像这样暮云散尽、明月皎皎的中秋之夜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要好好珍惜才是,等到明年的中秋,又会在哪里赏月呢?出自于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作》,词曰: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词写于徐州,在分别了几年之后,苏轼终于和胞弟苏辙一起过上了中秋节。两人从小便感情很好,又都是文坛大家,苏辙一生专注文章,词作传世得很少,但也在这一次中秋时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而苏轼这首《阳关曲》,便是写于苏辙的词作之后,算是相互应和之作。
这一年的中秋月色很好,再加上兄弟二人团聚,心情自然是舒适的,所以苏轼赞叹“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一种诗酒趁年华的味道,其实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这离别之情,在后一句中再一次得到了加强。苏轼这两句,用了一个否定句,用了一个疑问句,一唱一和之中,产生出了悠悠不尽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