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拼音怎么写

1.成语故事:趾高气扬怎么写春秋时期,楚武王派大将屈瑕(xiá)带兵去攻打罗国 。楚国大夫斗伯比去送行 。回来的路上,他对自己的侍从说:“我看,这一次屈瑕恐怕要吃败仗了 。你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肯定没把敌人看在眼里 。(原文是:‘举趾高,心不固矣 。’)”
斗伯比回来马上就去见楚武王 。他对武王说:“请你赶快派兵去支援屈瑕吧 。”楚武王有些奇怪,说:“我们已经没有军队可以派了,这你是知道的,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武王的夫人邓曼是一个聪敏的女人,她对武王说:“我看斗伯比这话的意思,不是真的让你派援军,而是想告诉你,屈瑕这次出兵自以为是,觉得依靠以前的战绩,这次打罗国是小事一桩,所谓骄兵必败 。他这是提醒你要教训一下屈瑕 。”楚武王醒悟过来,于是赶紧派人去追屈瑕,可是已经追不上了 。
屈瑕在带领部队渡过鄢水的时候,由于事先没有认真谋划,结果遭到了罗国军队的左右夹击,一败涂地 。屈瑕觉得没脸回去见楚武王,就一个人跑进山谷中自杀了 。楚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沉痛地说:“这是我的过失呀,我没有听从大家的意见就派屈瑕为将,才导致今天的失败 。”
成语“趾高气扬”由“举趾高,心不固矣”演变而来,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趾,脚趾,这里指脚步;气,神气,情绪 。
2.趾高气扬的意思是什么趾高气扬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趾高气扬”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甚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史记·管偃列传》也载:“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此成语用来形容自高自大、得意忘形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骚(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 。由于对方盟国众多,气势盛大,屈瑕盛为恐慌 。于是,他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 。将军斗廉反对这样做,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斗志不坚,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 。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骚 。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猛攻蒲骚,大获全胜 。这就是有名的“蒲骚之战” 。$$$$但是,屈瑕并无自知之明,把别人的功劳 。
3.谁能给科普一个成语叫“趾高气扬”是什么【成语】: 趾高气扬【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解释】: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出处】: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举例造句】: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