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喜雨的诗怎么写( 二 )


这首《春夜喜雨》诗 , 不仅切夜、切春 , 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 , 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 , 喜爱这样的“好雨” 。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 , 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 , 雨下起来了 , 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
第二联所写 , 显然是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 , 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 , 只为“润物” , 不求人知 , 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 , 听不真切 , 生怕它停止了 , 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 , 分明是看见的 。
看见雨意正浓 , 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 , 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 , 箫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看歌舞 , 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 , 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 , 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 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 , 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 , 娇美红艳 , 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 , 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 , 种菜养花 , 与农民交往 , 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 , 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 , 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江湿处 , 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 , 赞盛春雨 。
【春日喜雨的诗怎么写】“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 , 在作者看来 , 春雨体贴人意 , 知晓时节 , 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 , 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 , 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 , 在苍茫的夜晚 , 随风而至 , 悄无声息 , 滋润万物 , 无意讨“好” , 唯求奉献 。
瞧 , 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 , 就连春雨洒洒 , 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 , 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 , 诗人彻夜难眠 。
颈联紧承颔联 , 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 , 又恐突然中止 , 亦喜亦忧 , 推门而出 , 伫立远眺 , 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 , 漆黑一片 , 可见夜有多黑 , 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 , 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 , 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