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墩子:长篇写作对我的诱惑|青年作家| 长篇小说

范墩子:长篇写作对我的诱惑|青年作家| 长篇小说
文章插图

范墩子,1992年生于陕西永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抒情时代》,短篇小说集《虎面》《我从未见过麻雀》等多部。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只恒文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 何凯凯

【范墩子:长篇写作对我的诱惑|青年作家| 长篇小说】在陕西这块文化热土上,诞生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这样一批接一批的文学大家,他们扎根脚下的土地,真情地描摹现实生活,塑造了像孙少平、白嘉轩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形象。这些人物身上都不约而同地镌刻上时代的烙印,在时代浪潮的起起伏伏中叙写着生命的赞歌。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青年作家开始发力。90后作家范墩子生于斯长于斯,他在短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仍然感觉到一种不满足,他希望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有所收获。几经删改,新书《抒情时代》于近日上市。
范墩子:长篇写作对我的诱惑|青年作家| 长篇小说
文章插图

这是范墩子的第一部长篇。在创作的8个月间,他停下了短篇写作,也拒绝了不少约稿,“当我全身心投入进自己建立的小说迷宫中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叙述的快乐、酣畅和黑暗。”范墩子回忆说,“长篇对我的诱惑,在于每天都有东西可写,思想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毕竟面对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在荒野上一次漫长的跋涉,每天能做的,就只有耐心地推敲和打磨,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只能慢慢地写,慢慢地等。”
但写到8万字时,他觉得和构思相差太远,就全部删掉了。2019年暑期在家,范墩子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内心的胆怯写完它。“胆怯的原因,在于此前我尚未有过写作长篇的经验,用十多万字的篇幅讲述两个人物的命运,对我确实充满了挑战。”近日,范墩子就新作《抒情时代》接受采访人员专访。
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
采访人员:长篇小说《抒情时代》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范墩子:讲了几个小城青年奋斗的故事。小说里的主人公杨大鹏,他从小就喜欢坐在树杈上,眺望远方的世界,他渴望去远方读书,离开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后来他考上大学,留在了大城市里……杨大鹏的身上,很大程度上,有着我自己的缩影。
书中另外的几个人物,有去南方打工的,有留在镇街上生活的,等等,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都有原型。作为作者本人,我反而很难用一两句话将这个故事描述出来。
在写这本长篇小说之前,我写过一系列关于小城青年的短篇小说,但短篇毕竟容量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整体命运宏观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一直想写关于小城青年个人命运的一部长篇小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偏远小地方出来的青年,我深知在当今社会小城青年的艰难,身边外出打工的青年也不在少数,他们也在工作着,奋斗着,他们也有理想,有远大的抱负。这本书就是想写写这些人。
采访人员:为什么会以《抒情时代》作为书名,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范墩子:开始写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我们的秘密》。那时候,我雄心勃勃地想为小城青年或者乡村青年写上一本书,写出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秘密,写出他们在这个时代下的理想和困惑。写到后半部分时,我忽然觉得这个名字太小家子气,不能表现出青年人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便又想到了“抒情”二字,以此来表达他们身上的光辉。
总体说,书名的确是受到了王小波的影响。王小波著有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用《抒情时代》这样一个书名,一来能够表达我在小说中记录时代变迁的一个想法,另外也是对王小波的一种致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