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那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再者说,填代沟,怎么填?只有三种方法,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老一辈“投降” 。再就是两边一起开步走,来个“胜利会师”,握手言和 。
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别人强加的思想 。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气氛,去换取所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 。
而高觉新,正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 。他填进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 。
“代沟”这个社会现象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么,不填又怎么样?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 “代沟”是普遍的,对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表现在所有观点上都相同,因此它的存在纯属正常(至于那些关于生活上具体问题的家庭纠纷,是经济问题或感情问题,不在“代沟”之属),所以,遇到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讨论决定 。
一般的问题则不必强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让时间来证明究竟谁对谁错 。地球诞生亿万年,至今仍在活跃地运动着 。
地壳的运动使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还有沙漠 。它在变化,也在成熟 。
没有人想 。
5.关于代沟的文章我出生在上个世纪末,被称为“跨世纪的一代”;我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年代,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我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天塌下来都不用我操心 。其实与我一样如此活着的人可不止我一个,我们在一起高唱:“你不会了解……”于是大家都说在我们与父母之间有条“代沟” 。我们想越过代沟与父母平起平坐,父母想越过代沟了解我们 。
我不否认我们与上辈之间在兴趣爱好,对事物的见解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成长经历、社会环境造成的 。但我想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自己的心上了锁,慢慢疏远自己最亲的人 。
想想自己从小到大,我的碗里常常堆满菜和肉,妈妈的碗里却总是咸菜;妈妈会给我买新衣服,自己的衣服却穿了许多年;妈妈为了让我学习把节省下来买房子的钱买了家里最贵重的东西———电脑 。
记得小时候学英语,上课地点离我家很远,妈妈接送我 。我上两个小时的课,妈妈要在外面等两个小时,无论严冬酷暑 。结果妈妈的脸上生了冻疮,到现在冬天还时常犯病 。我始终无法忘记在风雪中那个瑟瑟发抖的身影 。
初三的学习很紧张,老师用幻灯机投影在课上讲题 。我把幻灯片都借来想抄下反复练 。为了给我节省时间,爸爸坚持要帮我抄 。物理题有很多电路图和示意图,对爸爸来说抄起来很费力,可他做得很认真,直到深夜才抄完 。第二天我看着工工整整的字和图,看着爸爸熬红的双眼,什么也说不出 。我想这就是父母的爱,是那么的悄无声息、无微不至,它使我与父母的距离变得很近很近 。
曾经看过一位母亲写的文章,其中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叫‘代沟’的东西大概是填不掉的,还是让它就这么存在着吧,只要上面架有小路或小桥,哪怕是一块晃晃悠悠的木板,为的是心与心之间可以走动 。”我想也许他们在“代沟”上架的桥就是对我们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