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这首诗怎么写( 二 )


“可怜白发生” , 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 , 真不愧为「壮词」 。而结句的悲壮低徊 , 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 。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 , 上下片语义连贯 , 过片不分 , 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 , 读来波澜起伏 , 跌宕有致 , 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
从全词看 , 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 , 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 在梦中驰骋杀敌 , 在醒时发出悲叹 。
这是个人的悲剧 , 更是民族的悲剧 。而作者的一腔忠愤 , 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 , 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
《破阵子》辛弃疾 其二 掷地刘郎玉斗 , 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 , 万里功名莫放休 , 君王三百州 。
燕雀岂知鸿鹄 , 貂蝉元出兜鏊 。却笑泸溪如斗大 。
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 。
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 , 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 , 鼓励他应该去泸溪 , 施展自己的才干 , 锻练自己的能力 , 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 。范南伯 , 名如山 , 是辛弃疾的内兄 。
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 , 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 , 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 , 举家归宋 。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 。
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 , 相得甚” 。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 , 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 , 抚民若子” , 极受百姓拥护 。
他颇有忧世之心 , 常思恢复北土 , 但感于政治腐败 , 当道非人 , 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 , 隐居不仕 。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 , 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 , 任荆湖北路安抚使 , 颇想干一番事业 , 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 , “知其豪杰 , 熟其形势” , 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 。
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 , 故“迟迟未行” 。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 , 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 , “因作此词勉之” 。
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 , “万里功名莫放休” , 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 , 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 。
一个是 , “掷地刘郎玉斗” 。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 , 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 , 贻下后患 , 而将玉斗置于地 , 拔剑撞而破之 。
另一个是 , “挂帆西子扁舟 。”春秋吴越之争时 , 范蠡献西施于吴王 , 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 , 不受越封 , 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 。
写法都是似明而暗 , 一看便知是用典 , 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 , 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 , 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 , 又都是才智出众 , 有胆有识的谋士 , 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 , 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 , 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