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宝石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大侦探起了个酸奶名——卡夫,想想就挺可爱的 。可惜卡夫的出场次数不多,就《月亮宝石》一部戏,不像福尔摩斯、波洛、古畑任三郎他们,一人能撑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 。不过卡夫太有个性了,绝对酷派:瘦骨嶙峋的身子,“仿佛身上任何部位连一两肉都没有”,脸皮又干又黄,像枯萎的秋叶,连眼睛都呈冷冰冰的淡灰色,模样已经够晦气的了,还偏偏披着一身黑衣,十根细长的手指跟鹰爪似的,难怪总管贝特里奇说他的形象最适合当殡仪馆老板,怎么看都不像个侦探 。可就是这个家伙,门上的掉漆、海边沙滩上的脚印,他都能迅速推理出隐藏在后面的东西,跟踪犯人更是拿手好戏,而且还是个很好的心理辅导师,安抚混乱的仆人们相当有招儿 。提起他的名字来,连伦敦的小流浪儿都崇拜得一塌糊涂,让人不禁联想:那个外号叫醋栗的孩子,难道就是福尔摩斯御用的“贝克街特别刑侦组”的小头目魏金斯?有他在,就让人安心,大侦探在小说里就有这样的范儿——每到案情走进死胡同了,每当好人被幕后的坏人欺负了,就忍不住想:那谁谁谁怎么还不来破案啊?!不过,卡夫最迷人的还是他的“不干正事”,他仿佛总是心不在焉,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出场没多久,他就指出玫瑰花坛的小径不应该摆石子而应该铺草皮,一边办案子一边跟园丁争论白洋蔷薇嫁接的事儿,爆笑 。难怪他最喜欢哼《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小说看完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坏人遭报应了,卡夫探长也光荣退场了 。立刻就开始想念这个园艺水平很高的瘦老头儿了 。唉,叹息一声,柯林斯老爹,推理小说写得不错——可是您怎么就写了一部碍… 。
4.《石头的价值》读后感《石头的价值》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孤儿院的男孩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是我太丑还是不聪明?”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你把这块石油拿到市场上去卖,但别人出多少钱你绝对不能卖 。”男孩把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卖,价钱愈出愈高;隔天,男孩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卖,价钱比昨天高10倍;男孩又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买,价格又涨了10倍,可男孩怎么都不卖,石头竟传为“稀世珍宝” 。
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像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在不同的环境下意义不同,人就像石头一样,只要看重自己,珍惜自己,生命就有意义 。
5.怎么写读后感从读学生博文中,我看到好多孩子在这个寒假都有写“读后感”的作业 。
阅读了多篇以后,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 有读无感 。“读后感”,就是不但写出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还要把自己从阅读中所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
有个别孩子在写读后感时,只是介绍了自己阅读的大致内容,而感受则只字未提 。2. 读、感分离 一个人的阅读感受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阅读中来 。
也就是你阅读了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感受 。有的孩子写了大量的阅读内容,而感受是从其中很少一部分阅读内容中得来;还有的孩子在写读后感时,“感”的内容与所阅读的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 。
3. 重读轻感 在浏览学生的博文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写读后感时都是先详细叙述书(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段用较少笔墨写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 。我认为,像这种情况,属于重“读”轻“感” 。
写读后感,如果把重点放在“读”上,就成了好书介绍了 。所以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感”上,而“读”只是“感”的一个诱因或者说是酵母 。
只有这个“诱因”或“酵母”与读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经历或者想象等发生共鸣的时候,才能产生感受,否则,“读书”只能说是看文字 。那么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我认为:一 抓准“感点” “感点”是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最深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