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 二 )


文章图片

为有牺牲多壮志
先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他系统地以毛泽东的诗词人印 , 钤拓成谱 , 不少印几度易稿 , 可见其精心创作的态度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笔划瘦劲 , 完全是他那拙朴敦厚的草篆的再现 。 用刀的干净利落 , 加上印中“为”字的上下两部分 , “有”字的“月”部、“多”字等斜置的线条 , 欹正相生 , 奇宕灵动 。 在他所刻毛泽东诗词中 , 同样风格的还有“遍地英雄下夕烟”、“我欲因之梦寥廓”、“她在丛中笑”等 。
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
文章图片

乱云飞渡仍从容
“乱云飞渡仍从容” , 以《天发神谶碑》入印 。 由于此碑风格奇特 , 印人都以一试为乐 , 晚清以来王石经刻有“海滨病史”、黄士陵刻有“鲲游别馆” , 齐白石则从此碑大受启发而一发不可收 , 改变了他全部的印风 。 方折的起笔和犀利的垂笔 , 锋芒毕露 , 充满力度 , 有强烈的节奏感 , 是这方印的特点 ,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方印当成一块残碑来欣赏 , 这方成功作品的美学价值 , 已不是一般的朱白文印章可以比拟的了 。
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
文章图片

高天滚滚寒流急
“高天滚滚寒流急” , 共刻有二印 , 第一方篆书印 , 毫飞墨喷 , 气冲霄汉是其过人处 , 印文大小错落、随意安排 。 全印三个“口” , 或扁或长、或方或圆;“寒”字的四个“工”无一雷同;两个“水”旁 , 一挺直疏落、一流转并笔 。 “高、天、寒”三字 , 左右对称 , 这类字极易导致呆板平实 , 现在左右垂笔的长短、正斜、对比极尽变化 。 在不经意中 , 可以看出作者精湛的刀法和深厚的功力 。
【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篆刻当以篆书为主体 , 但用称为今体字的隶、楷入印 , 只要处理得好 , 同样有艺术魅力 , 这在古印和名家印中历来有之 。 用今体字入印 , 更要有金石气息 , 否则与铅字排版如出一辙 , 则毫无艺术性可言 。 钱氏隶书得《张迁碑》苍茫朴厚之气 , 能再现碑刻的古趣 。 先师思想开放 , 入古不泥 , 解放后 , 曾刻过不少隶楷印章 , 如为报社专栏刻的“书灯漫笔”以及“瘦铁创作”、“厚今薄古”、“恭贺新禧”、“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大好河山”等 , 这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今体字印即是其中的一方 。
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
文章图片

长岛人歌动地诗
“长岛人歌动地诗”和“壮志不随华发改”同是白文多字印 。 前者中间一行三字 , 左右各置两字 , 文字介于粗白文与细白文之间 , 此印竖画特多 , 极易造成板滞、僵直 , 然而作者对这些竖画 , 经过正侧、粗细、阴阳、向背、垂笔的尖圆等变化手法 , 有效地避免了弊病 。 后者一印首行三字 , 后两行各置二字 , 笔划粗细浑厚 , 加以有效的并笔手法 , 朱白相映成趣 。 这是他精湛的书法根底和娴熟的刀法熔铸合一的结晶 。 当年日本篆刻界耆宿长尾甲为他在日本出版的《瘦铁印存》题了这样的一首诗:“六书缪篆费经营 , 金薤琳琅布字精 。 腕底籀斯奔赴处 , 操刀戛戛自然成 。 ”确实 , 先师的篆刻 , 自然天成是其最大的特点 。
毛泽东|操刀戛戛自然成——记钱瘦铁篆刻《毛泽东诗词十首》
文章图片

壮志不随华发改
这批先师《毛泽东诗词十首》的印章 , 多为多面印 , 而且石质十分的粗劣 , 原有68面 , 现在其中几方原印已散失 。 此印谱曾于1964年分为两本出版 。 有人觉得奇怪 , 当时出版物虽然都使用原印 , 但没有边款 , 而且其印泥颜色像印刷用的墨水 。 我在这里就揭晓一下谜底:由于毛泽东诗词刻石印面大(可称为“巨印”也不为过) , 颇耗印泥 , 不知是老师的发明 , 还是采用了谁的办法 , 先师是用一小段毛笔笔管外套钢笔橡皮笔胆 , 再用铁丝做成小小的把手 , 自制成小型油墨滚筒 , 在玻璃或平整的瓷质平面盛器上 , 滴上几滴牡丹牌金红色铅印油墨 , 滚筒上均匀地蘸满红色油墨后 , 再在印面上来回滚动 , 使油墨上石 , 待铃盖上纸干后 , 即如同日历本上印刷星期日那样的红色印章 。 我猜想1964年出版的此原印本就是用类似于这种印刷的方法做成的 。 当时没有收录边款 , 只有印面流传下来的原因也在此 。 这个方法在当时的上海是普遍使用的 , 还是先师自己的发明 , 目前尚无定论 。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 无论物质条件多么的艰苦 , 也阻挡不了先师爱艺术的创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