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在即,华语电影欲“开新局”

昨日 ,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终于揭晓了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式阵容:“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巩俐将携评奖委员会成员演员陈坤、导演陈正道、导演雷尼·哈林、导演娜丁·拉巴基、导演乌尔善、演员张颂文一起拉开电影节的序幕 。
这届由于疫情而延期的电影节将于9月21日至9月29日期间举办 , 电影《长津湖》和《兰心大剧院》将分别亮相开幕式、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
北京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鼓励华语电影的类型化发展 , 此次开、闭幕式影片恰好分别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 。
电影《长津湖》作为主旋律题材影片 , 以历史战役为依托 , 生猛热血地再现了志愿军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故事;《兰心大剧院》则聚焦波云诡谲的谍战背后 , 一个女人的命运被时代紧紧牵引 , 具备强烈的个人情绪 。
两部影片一明一暗 , 一刚一柔 , 代表了如今华语电影发展的不同方向 , 也体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
主旋律电影:时代背景下的进化
主旋律影片自诞生起就没有缺席过大银幕 , 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 , 主旋律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早期作品中包括很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 , 比如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陈国富导演的《风声》等 。 这些电影作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见证大时代的变迁 , 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探索中的重要突破 。
近两年 , 主旋律电影再一次探索出了新高度 。 在题材上选择越来越丰富 , 真实、接地气成为表达的重点;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突破 , 不再拘泥于一条线一个故事 。 从《我和我的祖国》《八佰》《金刚川》等到今年的《革命者》《1921》 , 以及挤满今年国庆档的《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 , 主旋律影片已经逐渐打开年轻人市场完成“进化” , 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 。
此次电影《长津湖》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 , 将主旋律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力量 。 疫情以来电影行业市场 , 因为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 , 表现差强人意 。 受限于大环境以及户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 , 大多数影院被迫临时关停 。 但随着全国疫情形势向好 , 电影市场也正在迎来回温 。 在此期间 , 主旋律题材电影也逐渐完成了从探索到成型的进化 。
风格电影:探索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
【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在即,华语电影欲“开新局”】《兰心大剧院》此前已经入围第七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四十四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 此次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 深受广大影迷期待 。 影片不管是黑白颗粒感的画面风格 , 还是标志性的手持摄影都带有明显的“娄烨”风格 。 时隔多年 , 导演再次“出山”并作出挑战新题材、新风格的选择 , 也是风格化电影探索之路的又一大尝试 。
风格化电影简而言之 , 即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 。 他们大多极力突出个人独创及艺术性 , 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 , 强调电影的个性与创新 。 早些年 , 第五代导演们曾开创中国风格化电影的“黄金时代” 。
他们在保持自己独特风格的基础上 , 做到了艺术和商业同时绽放 。 比如 , 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带有极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凭借细节画面、意识流旁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新奇又准确;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黑色幽默中夹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他们的作品时过境迁 , 仍然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可捍卫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