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闲时翻书君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余华
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章插图

“生与死”是一个大命题,但也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对而变成一个普通的话题。
我们的出生是一种“天意”,无从讨论,而与之相匹配的“死亡”,就承载了更多被探讨的义务。诚然,人人都畏惧死亡,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人可长生不老,才使得生命的存在有了意义。
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谈谈“死亡”吧。
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章插图

如果跳出意识对死亡天生就有的恐惧感的话,死亡就是被降格到了“终结点”的位置。
何谓降格?就是把死亡看作是一件事情的终点。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上学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明天要上交,要不就挨批评;又好像期末考试,到点了就要交卷。
如果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妥的话,那就是如果你不怕老师的话,你大可以晚上去睡大觉;如果你硬要在考试结束时再涂一会儿答题卡,最多就是被判定为0分。
而死亡这个终结点却是“绝对的”,是的,我们没有办法耍赖。
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章插图

余华说死亡是走出了时间。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变通,但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有一些哲学的意味。
所谓哲学,就是在事情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观念。
如果把死亡等同于失去的话,那这一刻你就输掉了全副家当。但如果把生命作为一种框架来看,则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景。
何谓框架?框架便是一种有形的容器,生命装下的是我们的“灵魂”。
孔子说“君子不器”,我愿意把这个“器”理解为有形的容器,所谓“不器”就是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种局促的思维里面。
但是老子就提出了一种反对的观点,他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孔子爱谈理想,老子就要脚踏实地得多。明明有一个身体的限制,又何以“不器”呢?
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章插图

从老子的“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也就能推知余华要表达的意思了。
不同之处在于,对于限制,老子讲的是“身体”,余华说的是“时间”。
关于时间,想必我们也有较深的体会。生命最为宝贵之处,便是拥有有限的时间。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而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点,实际上也是时间的终结点。只是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像老子那样,他认为等到身体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同理,等到时间没有了,是否也就拥有了无限的生命。
我觉得应该就此打住了,再往下探索便超越了思维可及的范围,而要进入玄学的领域,对此我是力不从心的。
死亡|也谈死亡,为更好地生活而做的头脑体操∣轻阅读
文章插图

把重点留在最后,就像电影里的彩蛋一样。
理解余华的话,并不是为了停留在理解本身,正如探讨死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好生命的时间。
我们努力去理解死亡的含义,其功用性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感;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活着的意义。
事实上,关键点正在于“时间的使用”上。
人终究会有一死,与其把生命理解为时间的沙漏,倒不如把每分每秒都作为生命的馈赠。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跳出生命终结于死亡这种思维,而把生存理解为一种“有形存在”,把死亡之后的状态理解为一种“无形存在”。只不过,存在和存在之间相去之远,不是思维可以达到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