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提纲 , 像一条线索 , 既要贯穿教材 , 又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它要突现教材的训练目标和各知识点 , 具体见下表:体裁训练题设计要点训练题设计依据记叙文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运1.课文前面的训用的主要手法练重点议论文中心论点、运用论据和论2.课后的思考练证方法与过程等习题说明文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3.课文的教学目明顺序等标训练题设计的难度以中等生为着眼点 , 三个左右题目为宜 。
如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设计的训练题:①作者表明观点提出主张的是文中的哪句话?(即文章的中心论点)②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主张 , 应从几个方面理解?(即道理论据)③文中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论证过程)问题提出后 , 小组讨论 , 合作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 , 教师巡回检查 , 或蹲点包组 , 搜集各种信息 , 教师及时反馈纠正 。
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一般性的问题 , 学生自己做 。②难度较大的问题 , 学生讨论做 。
一篇课文 , 一般就一个(在设计上统摄全文 , 既是重点 , 又是难点) 。教师可完全让学生八仙过海 , 各抒己见 。
“撒得开” , 但一定要找准时机“收得拢” , 画龙点睛 , 确能收到“柳暗花明”“茅塞顿开”的效果 。③难度大的问题 , 学生课后做 。
如《一面》 , 学生提出:“从鲁迅的一生来看 , 为什么说他是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教师一时难以完整解答 , 可留下鼓励性的语言 。以上做法 , 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做法:如划分层次 , 分析段意 , 讲析课文 , 总结主题 , 归纳写作特点等等 。
条条框框式的教学没有了 , 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 学生对教师千变万化的教学方法有一种新鲜感 , 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 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 学生脑、口、手并用 , 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 , 以练为主 , 并不否认教师的“讲” , 这种讲要少而精 , 所起到的作用是“点拨”、是启发 , 而不是面面俱到 , 只有如此 , 才算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E.知识迁移能力训练部分 。紧扣教学目标 , 进行能力训练 , 可用类比的方法 , 系统梳理所学知识 。
由学生完成下列内容中一项或几项:①与学过的课文相比较 , 找出异同点;②说出对本篇课文的看法和学习收获;③运用本文或本单元的一组优美的词句 , 说出一个小片断;④运用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或结构框架说一段话;⑤说出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学习 。
5.化学实验记录怎么写首先 , 实验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 。
具体分为以下几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五、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其中 , 实验的目的 , 原理 , 仪器 , 试剂 , 步骤是需要在做实验之前写好的 , 要做到心中有数 , 才能沉稳的做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 , 要一边实验 , 一边记录实验的现象 , 如反应颜色变化 , 温度变化等 , 不可以后期补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