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 , 早在春秋时期 ,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 , 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 称“筒粽” 。东汉末年 , 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 因水中含碱 , 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 , 煮熟 , 成为广东碱水粽 。
晋代 ,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 , 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 , 还添加中药益智仁 , 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 , ……煮之 , 合烂熟 , 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 , 一名粽 , 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 , 出现杂粽 。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 , 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到了唐代 , 粽子的用米 , 已“白莹如玉” , 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
宋朝时 , 已有“蜜饯粽” , 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 , 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 , 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 , 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 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 , 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6.端午情作文怎么写楼主你好以下的文章可能符合你的要求
关于端午节作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 。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 , 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 , 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 。米有些透明 , 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 , 四角倔强的翘着 , 可爱极了 。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 , 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 。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 , 满嘴便充满了米香 , 再咬一口 , 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 。馅儿甜甜的 , 有了米 , 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 , 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 , 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 。我却不介意 , 嘿嘿一笑 , 用舌头舔舔米粒 , 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 , 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 , 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 。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 , 分外疼惜 , 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 。这些香包各式各样 , 在我记忆中 , 似乎没有重样儿的 。外婆那时手还很巧 , 会做很多种图样 。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 。他无论做什么 , 就像什么 , 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 , 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 。犹如天花乱坠 。小姨看着我 , 笑我臭美 。我才不管她说什么 , 依然“孤芳自赏” , 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
现在物是人非 , 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 , 慢慢长大了 , 表弟已经七岁 , 外婆也去世很久了 。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 。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 , 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 , 一天又一天 。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 , 越临近端午 , 越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