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随着情节的发展 , 人物的性格才能获得体现和发展 。③小说的情节 , 往往负载着一定社会历史的内容 , 小说的主题常常要通过情节来表现 。
④小说情节能引起读者共鸣性情感和评价性情感 , 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 。19世纪以前 , 小说的情节 , 即小说叙述的故事 。
那时候的小说 , 往往依据人物经历 , 顺序铺述一个一个事件 , 其顺序铺述的事件 , 也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 。十九世纪以来 , 小说有了很大发展 , 已不同于传统的"故事体" 。
【怎么写朴实的小说】"故事""情节"这两个概念 , 便有了新的界定 。"故事"一般指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 。
而"情节"一般指依据因果关系安排的一系列事件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曾指出:"我们对故事下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叙述 。
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 , 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 。'国王死了 , 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 , '国王死了 , 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
在情节中 , 时间顺序依然保存 , 但已为因果关系所掩盖" 。这也就是说 , 故事强调的是时序性 , 情节强调的是因果性 。
按这样的界定 , 一个故事 , 它有可能构成一篇小说的情节框架 , 但情节已不同于故事了 。以鲁迅的《风波》为例 , 作品围绕剪辫子的风波安排情节 , 始述七斤的烦恼 , 继写七斤夫妇的恐慌 , 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 , 这是故事;小说同时又隐约始终地贯穿着九斤老太的感叹 。
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 , 是很难纳剪辫子的故事之中的 , 但它却是小说情节有机构成部分 , 说明她对风波乍起与复归平复未闻未见 , 无动于衷 , 毫不关心 。这一情节与七斤夫妇的情节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 , 揭示了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 ,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衰落 , 农民依然愚昧落后 。
近现代小说 , 较多地摒弃了由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 , 往往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 。但各种技巧的运用 , 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时序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完整性 。
即算是表现"意识流"为主的心理小说 , 表面上时空颠倒 , 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 , 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 。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 , 情节在变化中依然是完整一体的 。
作家们写小说 , 情节设置上一般呈两种倾向:"强化"或"淡化" 。情节"强化"的小说 , 作者常常利用尖锐的、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 , 作者往往将人物放在尖锐、严酷的矛盾斗争中加以磨炼和考验 , 造成紧张、激烈、大起大落的气氛和戏剧性的高潮 。
这类小说 , 其好处是吸引人 , 扣人心弦 。缺点是过分强调巧合 , 多少丧失了一些真实感 , 让人一看就是"戏" , 太戏剧性了 , 往往丧失了生活的开阔感和高瞻远瞩的距离感 。
有时候 , 过分强调情节 , 也会使人物在情节的安排下无所作为 , 使人物性格难以表现 。情节"淡化"的小说 , 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 , 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 , 写平凡中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