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
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
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
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
浓淡相融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 。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
4.书法声字的行书怎么写“声”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声 [ shēng ]
基本字义:
1、因物体撞击或摩擦所产生,能引起听觉的音波 。
2、音乐 。
3、名誉 。
4、发出声音 。
5、宣布、张扬 。
6、音调 。
7、量词 。用于计算发声次数的单位 。
组词:
男声、风声、叫声、回声、声音、大声、声明、声乐、高声、笑声、和声、响声、喊声、声波 。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声”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声,音也 。从耳,殸声 。殸,籒文磬 。
白话版《说文解字》:声,音响 。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 。“殸”,籒文写作“磬” 。
词语解释:
1、男声 [ nán shēng ]
释义: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
2、回声 [ huí shēng ]
释义: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或散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
3、声波 [ shēng bō ]
释义: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 。频率在20—20000赫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
4、声乐 [ shēng yuè ]
释义:用人声演唱的音乐 。如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 。
5、高声 [ gāo shēng ]
释义: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
5.书法声字的行书怎么写“声”字的行书写法如下:声 [ shēng ]基本字义:1、因物体撞击或摩擦所产生,能引起听觉的音波 。
2、音乐 。3、名誉 。
4、发出声音 。5、宣布、张扬 。
6、音调 。7、量词 。
用于计算发声次数的单位 。组词:男声、风声、叫声、回声、声音、大声、声明、声乐、高声、笑声、和声、响声、喊声、声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