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学》中记载:桓宣武北征,半路上要写一篇露布(公告),就命袁虎倚立在马前起草 。
袁虎一会儿写满了七张纸 。巴金在通讯时,常常把所见所闻所感“一气”写下来,然后在加修饰 。
“文章不厌百回改” 。历来名家都深谙此理,不惜在收笔时“小心收拾,百般挑剔” 。
唐代诗人贾岛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大胆落墨,一气呵成”与“小心收拾,百般挑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倘若通讯员对采写的新闻,只凭一挥而就,草草收篇,把希望寄托在编辑的“笔下生花”恐怕是难成佳作的 。
3.书法中的“顿笔、行笔、收笔、起笔”都是什么意思“顿笔”,也就是按笔,而且是重按,也就是使力较大 。在不同笔画中,顿笔也有所不同 。在横画中,顿笔会稍平,竖画中则会稍竖 。正确的写法是从左上向下按,是凌空取势,重按后逐渐提笔 。
“起笔”、“行笔”和“收笔”,则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种点画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所谓“逆入、涩行、紧收”,便是这三种用笔方法的要诀 。
“起笔”要“逆入”,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应凌空取逆势落笔,这样用笔格外有力 。
“行笔”要“涩行”,即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客服这种力量而前行 。
“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 。写竖画时,笔到尽处,将笔锋向上回缩收笔;写横画时,往右行笔,写到尽处,应将笔锋向左回收 。这样笔画含蓄、浑厚有力 。
扩展资料: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
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
4.书法笔画 起笔和收笔的用笔方法书法运笔 学会了执笔,就可以进一步学习运笔.学习写字,首先要学习点画,点画犹如字的建筑材料.建造搂阁亭台,不准备好材料,或是准备的材料不合乎质量要求,那搂阁亭台就不会美观坚固.学书亦然,点画写不好,字也肯定不会美观.学习运笔,就是学习如何通过笔把墨落在纸上,形成合乎要求的点画. 本文所述的运笔方法,主要以丁文隽先生的意见为依据.现将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介绍如下. 笔的运动可分为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纵面运动是指笔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横面运动是指笔与纸面平行方向的前后左右的运动. 纵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像鸟儿由空中落在枝头上.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 横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 挫笔:笔顿后微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叫挫笔.挫笔大多用在笔画转折处,如写口字的横折时,先提笔,用笔尖写出棱角,然后顿笔,这时把笔微提,于是出现第二个棱角,再略微转动笔锋,使笔尖朝着笔画的上方— —这时叫挫笔,最后继续行笔,横折就写成.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写"马"字第二笔或写"元"字第四笔时,为了使转折处不露棱角,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 除了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运笔方法,这种笔法既不提也不顿,即不转也不行,而是笔停在纸上,这就叫驻笔.驻笔是为了取势,即取得点画的某种态势. 以上讲的是几种常用的运筹方法,初学者在写字实践中,只要细心揣摩,是会逐渐掌握更多的笔法的. 中锋与侧锋 历代书法家在讲用笔时都强调中锋行笔,什么叫中锋行笔呢 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经常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侧锋即偏锋,侧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 富于变化是我国文字及书法的显著特色之一.从汉字的构造上看,横竖,撇捺,繁简,宽窄,长短,斜正,各具其态;从用笔上看,提顿,行驻,纵收,藏露,转折,疾徐,无所不用,因而使得点画的方圆,粗细,俯仰,曲直变化多姿;从结构上看,疏密,开合,聚散,稳险,各尽其美;从用墨上看,枯润,浓淡,干湿交映生辉;从章法上看,大小,虚实,断连,参差错落.可以说,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这一对立矛盾的过程.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中,这些矛盾都达到了对立统一. 中锋,侧锋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只用中锋或只用侧锋都显得单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方能燕瘦环肥,各尽其美.因此笔笔中锋实无必要,况且笔笔中锋也不可能,如果写字时,尤其在写流速较快的行书,草书时,总是斤斤计较是否中锋行笔,肯定会影响到行笔的疾徐,章法的错落,气韵的生动诸方面.试看被说成是笔笔中锋的怀素《自叙帖》,不也是兼用侧锋的吗!所以明朝丰坊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即中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也." 有人说,要保持中锋行笔,就要在写字时保持毛笔笔身的端正和笔头的圆锥形态.这种说法不够确切.丁文隽先生的《书法精论》说得更明确:"笔管直竖不欹,亦不能尽掠磔波撇之势,除作古文籀篆外,不能始终用腕平管直之法","包世臣论此法最精,他说:'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类之,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是以指得势而锋得力'……故管不能终直,腕亦不能终平也." 历代书家都强调运腕要轻灵虚活的作用.虞世南说:"用笔须手腕轻灵."康有为说:"左腕挺开贴案,则气势停匀,右腕益虚活,如此则八面完全,险劲雄深,篆真行草,无不得势矣."腕要轻灵"虚活"就不可能保持笔身的端正,而要保持笔身的端正,腕将会何等僵死 据我临池的体会,笔身正,写出的点画也可能是偏锋,笔身不正也可以写出中锋,笔在 。
- 睡上好英语怎么写
- 设计院职称怎么写
- 希望的日文怎么写
- 人为错误怎么写
- 关于新泪然的简介 新泪然
- 隐藏的文件怎么找出来 文件夹隐藏的文件怎么找出来
- 关于新注古典诗文十大传统选本的简介 新注古典诗文十大传统选本
- 关于新波社区的简介 新波社区
- 关于新波段强激光材料热等静压系统的简介 新波段强激光材料热等静压系统
- 关于新泡妞宝典的简介 新泡妞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