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中电影风格应该怎么写( 六 )


影评按照文体分两路走,一路是说明文---讲讲导演是谁,片子花了多少,用了什么CGI,在哪里取的景,内容精彩不精彩,出彩的地方在哪里,不足地方是什么 。这种影评的好处是能迅速让读者对电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透过资料判断是否值得一看 。
另一路是抒情散文---其实应该叫做影感,就是你看了片子有什么感受 。这种经验对别人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体验是可以供别人分享和回应的 。每个人看完电影以后的感觉各不相同,而别人的感受是可以透过影评来感受和体验的 。同时,大家也会因此而相互交流,交换这种体验 。如此,人生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
《看电影》、《新电影》、《环球银幕》上的影评都是不足作为借鉴的,因为他们收费 。媒体上的影评可信度非常低下,往往为投资商所左右 。在正式媒体的影评和普通网友的影评之间做选择,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他不收钱,他是诚实的,不会为票房而去造势 。在一篇5000字的专业影评和网友一个字的评语之间,我更看重后者,因为它直接而不加矫饰,不会把我最需要的信息掩藏在一堆修辞里艰于寻找 。
言为心声,修辞只是不得以而采取的修饰,引用文献只是因为作者对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拉外援来助威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趣味是影评的第一要务 。看电影本来是为了放松娱乐,看了影评以后居然把喜剧都给看沉重了,那样的人生是失败中的失败 。
影评是世界上最好写的文章,因为一个字也得,一万个字也得 。但是最关键的是你得拿起笔来写 。
7.电影影评怎么写1、考察要点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 。其次,是考察考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的处理手法的理解,如张艺谋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等 。第三,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性 。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讨论的主题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
2、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与格式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 。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 。如《秋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 。如侯孝贤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 。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 。当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