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量表怎么写( 六 )


在使用行为观察量表法时,评估者通过指出员工表现各种行为的频率来评定工作绩效 。其研制步骤如下:
(1)将内容相似或一致的关键事件归为一组形成一个行为标准 。例如,一个主管对工作做的好的员工的进行表扬或鼓励 。
(2)由在职员工成分析人员将相似的行为指标归为一组 。形成行为观察量表法中的一个考评标准 。
(3)评估考评者内部要一致,以判断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组是否会根据工作分析中得出的关键事件开发设计出相同的行为考评标准 。
(4)检验行为观察量表法各个考评标准的相关性,或内容的效度 。
检验内容效度的一种方法是:对关键事件分类前 。挑出10%的事件不参加分类,按照步骤1完成分类后,检查挑出10%的事件 。看看这些事件所描述的行为指标是否还未出现 。
检验内容效度的另一种方法是:记录随着被分类的关键事件的增加而增加的行为指标的数目,如果对75%的关键事件分类后90%的行为指标已经出现,那么可以认定行为观察量表内容的效度是令人满意的 。[编辑本段]行为观察量表法的优点 (1)有助于员工对考评工具的理解和使用 。它基于系统的工作分析,是从员工对员工所做的系统的工作分析中设计开发出来的,因此,有助于员工对考评工具的理解和使用 。
(2)行为观察量表法有助于产生清晰明确的反馈 。因为它鼓励主管和下属之间就下属的优缺点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因此 。避免了一般化 。
(3)从考评工具区分成功与不成功员工行为的角度来看.行为观察量表法具有内容效度 。考评者必须对员工作出全面的评价而不只是强调考评他们所能回忆起来的内容 。
(4)行为观察量表法关键行为和等级标准一目了然.由于行为观察量表法明确说明了对给定工作岗位上的员工的行为要求,因此其本身可以单独作为职位说明书或作为职位说明书的补充 。
(5)它允许员工参与工作职责的确定,从而加强员工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
(6)行为观察量表法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编辑本段]行为观察量表法的缺点 行为观察量表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有时不切实际 。
(2)行为观察量表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因为每一工作都需要一种单独的工具(不同的工作要求有不同的行为),除非一项工作有许多任职者,否则为该工作开发一个行为观察量表将不会有成本效率 。
(3)行为观察量表法过分强调行为表现,这可能忽略了许多工作真正的考评要素,特别是对管理工作来说,应更注重实际的产出结果.而不是所采取的行为 。
(4)在组织日益趋向扁平化的今天,让管理者来观察在职人员的工作表现,这似乎不太可能,但却是行为观察量表法所要做的 。
9.怎样根据教师教学环节观察量表去总结评价综合分析:我们组负责观察的维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共设计了三个视角:提问、指导、教师理答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
《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在课程总目标上提出了: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现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再是单纯地给出问题、提出问题,而是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或主题图的形式出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就是从情境图或主题图中找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 。
根据这个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本节课中,苏老师的课堂提问共 25 次,其中,提问 A 层学生 9 次,B 层学生 5 次,C层学生 11 次,占学生人数的 78.1%,从这些数据中看出,苏老师在每个环节面向全体,创设恰当的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大面积关注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苏老师的问题有效性较高,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 分调动学的行为和思维,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现了老师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策略 。在教师提问过程中,教师的追问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例如在环节 3 有位学生画出两个 45°的内错角而得到平行线时,老师追问“利用 30°的角能画出平行线吗?”让学生互相质疑,在思维碰撞中引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