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篆书怎么写( 二 )


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 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形体变革多样 。
在古文字阶段,对篆书的分界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 。按通常讲,在篆书系统中把秦以前的文字称 为“大篆”,把秦实行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 。
实 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用汉字记载的文字 资料,应该说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应当把甲骨文单独作为一种书体; 其后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 。
到东周时期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 进而又发展为秦国的小篆 。这些在文字孳乳演变期中的不同说法,都涉 及到古文宁的许多学问 。
因本书主要是面向篆书初学者,从篆书书写的 入门考虑,只将篆书演变期中的主要书体及篆书的发展分别作一概述,而后以小篆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与引导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因其内容绝大 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 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 。商王 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 。
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 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 。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 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 。
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 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 。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 。
之后,有刘鹗、孙 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 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 。自此,我 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
它的 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 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 。
因是契刻文字,笔画单一质朴,字形朴茂天真,结构大小参差,章法浑然天成 。不仅显现出古代先民在文字书写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观的审美意识,而且从中可以体悟篆书的笔法以及由于载体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给后世书法创作以启迪和借鉴 。
(二)金文 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书体,因其模铸或契刻于青铜器而得名 。古时称铜为金,所以这类铭文一般称“金文” 。
其内容多为祭典、扬其先祖、明告后世的言论记录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兴盛时期,周人的文化较商代有显著的进步 。
西周的金文随着周人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以及青铜冶铸业的异常发达而有极大的发展 。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大约在六七百篇以上 。
自宋以来,金石之学广泛兴起,从辨识到摹写,从研究到创作,不断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笔法体系和审美领域、在书法方面的影响程度要比甲骨文大得多 。金文和甲骨文在造字上是—个系统,在书法上也显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其载体是青铜器,从而形成笔势特殊、线条圆润、字形凝炼、结构生动等鲜明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