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怎么写( 四 )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 。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 。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 。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
6.初中地理论文600字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 。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 。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 。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 。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 。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 。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 。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 。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 。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 。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 。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 。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