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浑欲不胜簪”中“簪”字的读音浑欲不胜簪中簪的读音为:[zān]
出处:唐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白话释义: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
簪拼音:zān
释义:
1.簪子,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饰物 。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 。
2.插;戴:~花 。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簪子[zān zi]
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
【浑欲不胜簪簪怎么写】2.簪花[zān huā]
插花于冠 。
3.玉簪[yù zān]
用玉做成的簪子 。也叫玉搔头 。
4.髻簪[jì zān]
插定发髻的长针 。用金玉等制成 。亦为首饰之一种 。
5.琼簪[qióng zān]
玉簪 。
6.簪笔[zān bǐ]
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 。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运用什么描写手法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描绘了一个身处战乱,目睹国家衰落百姓流离,心中充满怜悯,充满伤感的爱国诗人形象 。
2、原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
4、简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
3.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描写了是人怎样的情状【含义】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 败 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关,指白发 。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 。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 。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夸张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