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痛贯心肝怎么写( 五 )


“势如斜而反正”,看似不稳,其实很稳,显得生动活泼而不呆板 。第六列“奔驰”两字动感很强,若有奔驰之状 。
第三列“摧”字结体奇特,而别有情趣 。第一列“羲”字左密右疏,第七列“感”字左疏右密,如此疏密也许是无意中的创造,但宛如精心设计、安排的 。
有些字虽 。
7.求丧乱三帖
王羲之“丧乱三帖”:“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 八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纸 。日人有总称为《丧乱帖》者 。纸本,纵26.2厘米、横58.4厘米,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
帖有“延历敕定”朱文印 。延历为日本桓武天王年号(公元782——805年),相当于中国唐代德宗朝 。此三帖实为唐模本 。可见当时模写后不久即流入日本 。(注:此卷现已被改为轴装)
“丧乱三帖”是王书中的精品,笔法变化莫测,笔走龙蛇 。唐太宗云“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反直,”在此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
一、王羲之《丧乱帖》行草,摹本,白麻纸 。纵28.7厘米 。8行,62字 。
《丧乱帖》面目近于《频有哀祸帖》,然转折更为圆活流纵,字侧仄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 。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啜泣难止、极度悲痛之情状 。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
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
首顿首 。
二、王羲之《二谢帖》 摹本 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二谢帖》和《得示帖》、《丧乱帖》连成一纸 。纵28.7厘米 。5行,行草书 。
释文:二谢面未? 比面迟承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
三、王羲之《得示帖》摹本,纸本 。纵28.7厘米 。4行,32字 。行草书 。此帖与《丧乱帖》、《二谢帖》共一纸 。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 。吾亦劣劣 。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 。迟散 。
王羲之顿首 。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称:此帖用纸类似白麻纸,纵向有条纹,系用双钩填墨法所摹 。在第一行末‘之极’右侧,有‘僧权’二字左半部分押署 。《二谢帖》的第二行末,‘再行’右侧,有一‘珍’小字押署 。‘珍’即梁朝鉴赏家姚怀珍 。此帖右端纸缝处,钤有‘延历敕定’朱文御玺三处,钤印的形式与《孔侍中帖》同,中间一玺中正,上下二玺右斜,显示曾为日本桓武天皇内府所藏 。日本《支那墨宝集》载:‘此幅久藏御府,后西院天皇崩后,购于尧恕亲王 。亲王为妙法院教皇,经该院保存至今,后献为帝室宝藏 。’
此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杨守敬首先摹勒于他的《邻苏园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入,则在一九三四年以后 。
此帖提及的‘先墓’及其‘修复’事,今人王玉池推定先墓在洛阳,其修复之事,在永和七八年,也不排除在永和十二年桓温收复洛阳时 。韩玉涛认为先墓在琅邪,修复之事,在永和十二年八月 。刘涛根据此帖书风与《十七帖》距离较大,认为可能是王羲之五十岁(永和八年)左右所写 。
此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 。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
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说此帖不可及处有四: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第二,此帖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第三,《丧乱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 。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兰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