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争文怎么写( 四 )


一、让读书为我们的文化人生奠基
书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 。因为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 。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 。常言说得好“室无诗书使人鲁”,是讲不读书的人会变得粗俗;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饱读诗书就会有不凡的气质 。如果读书蔚然成风,那么文明和高雅就会相继而至 。
读书不单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之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 。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囿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 。也就是具有“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底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 。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 。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 。“读教相长”,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所以,让我们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的散发光泽 。在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 。
二、让思考伴随着读书闪耀智慧的光芒
读书是第一位的,而思考是第二位的 。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 。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鉴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产生自己的智慧 。我在阅读《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一书后,深深感佩于漪的睿智,钱梦龙的宽厚、魏书生的卓越、宁鸿彬的渊博、蔡澄清的机敏,折服之余,我发现在他们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阅读、思考和课后深刻的反思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点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灵》一文中也说到,“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保持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 。”反思宏观教育,反思教育细节,反思历史,反思现在,尤其要反思自己 。
思考从读书开始,做一点笔记 。灵感随时闪现 。读书时,课堂上,反思中,时时会有你自己的思考冒出来,那就赶紧用你的笔、你的键盘记录下来,哪怕是零零碎碎的几个词,几个句子 。因为那是你精神发育的痕迹 。
三、让写作成为读书思考后的一种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 。”写作是苦的,但也是甜的 。写作的过程是不断总结人生经验的过程,是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教师的人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多彩而积淀为厚重的过程 。当我们惊讶于肖川教授十年积玉的时候,《词林偶拾》、《片面之辞》、《一声叹息》、《说三道四》、《非典时期的日记》……为我们道出了积累的真谛 。是的,“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爱来做小事”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如肖川教授般“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让生命在习惯的累积中愈发凝重与雅致 。
阅读、思考、写作将是我们教师人生的三部曲 。三足鼎立,自我成长,我们将轻松上阵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在闲暇之余,我将继续进行我的读书之旅,将读一些专家、大师的教育专著,继续汲取更多的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