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5377首唐诗写尽300年间的月色,70首新唐诗,把当今的月色写神了( 二 )


李白&5377首唐诗写尽300年间的月色,70首新唐诗,把当今的月色写神了
文章插图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把山水间的月色写绝了,风轻云淡到几乎没有诗意,用闻一多的评价说是“淡到看不见诗了”,但这就是他的诗风。做了一辈子官,却拼命想归隐田园的“诗佛”王维,写的月亮最能抓住人心。比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美好的句子,颇能慰藉和净化人心。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三岁幼童,几乎人人能背。这轮明月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其实“诗仙”李白也是“酒仙”,余光中说李白的入肠之酒,“七分酿成了月光,出口成诗就是半个盛唐。”而另外半个盛唐,就是在“诗圣”杜甫那里。
李白&5377首唐诗写尽300年间的月色,70首新唐诗,把当今的月色写神了
文章插图
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诗人的最佳典范,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亲历者。都说苦难出诗人,唯独他写的这首《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让家庭的悲离中却充满了细腻的柔情。边塞诗人王昌龄一首《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与王昌龄一起,还有高适、岑参、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们写月色的诗歌多多少少隐藏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魔”白居易的“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效陶潜体诗十六首》),韩愈的“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朦胧诗”鼻祖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写尽了不眠月夜的离别和劝慰,还有无可奈何和悲悲切切。
李白&5377首唐诗写尽300年间的月色,70首新唐诗,把当今的月色写神了
文章插图
“诗鬼”李贺,又称“鬼才”,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但对于月色也是没有免疫力的,写了“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未持寄小姑,且持感秋风”(《绿水词》)这样温情的小调。与李贺并称“小李杜”的杜牧,一首《长安夜月》:“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写得悲凄沧桑,酒醉心凉。到907年唐朝落幕,近300年间的唐诗,也随着一个朝代的悲喜而结束了。见证唐诗兴衰的月亮还是天上同一轮明月,正如李白《把酒问月》的诗中所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5377首唐诗写尽300年间的月色,70首新唐诗,把当今的月色写神了
文章插图
三、白甫易写诗700多首,开创了新唐诗派1114年前的唐诗虽然日渐没落了,但也留下了49000多首,而《唐诗三百首》至今还是儿童的启蒙教材,也是学古诗和爱古诗之人的枕边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学书法一样在学写古诗词,相反现代诗似乎正在被边缘化,有学者认为古诗热有望唐诗复兴。有没有这种可能,谁也不知道。但文化复兴的事,一直有人在做。中国诗坛的一匹“黑马”——白甫易,号江南弱书生,本性天真,喜山水,爱读书,好天问,游历东西,略通古今,矢志文化复兴,他开创了新唐诗派,写了700多首古诗词。在当下快节奏式的生活中,一个人能够静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写诗更像是一种奢望,需要灵感的支撑和赋能。但是,对白甫易来说,他似乎注定是为写诗而生的,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在他眼里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能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