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实体书店“求生记”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一味研究,作者丨昔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中国人均电子书、纸质书、有声书阅读量分别为9.1本、6.2本、6.3本。
在这个数字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阅读与内容消费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答案并不尽然。
尽管碎片式的信息获取俨然成为主导,但传统图书阅读依然有其市场。
或者说,困境中的沉淀,亦是破局的关键。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很多人都容易落进这样一个循环中:兴奋买书——舍不得拆封——积灰,似乎读书的进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旧的还没读完,新的又买了回来。
豆瓣有一个小组的名字就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作为豆瓣最大的书组,这里聚集了超过55万名爱买书的“书呆子”,但比起分享书,组员们似乎更热衷于分享“购书”秘笈。
在这个小组,买书是一门技术活儿。
对于各个平台的活动期间,商家设置的复杂规则,资深组员都能拎得清清楚楚:满100减50,学会怎么将订单凑到整百元的倍数,属于入门水平;叠加使用满600减100的优惠券,从而以3折的价格拿下,才是正确姿势。沉迷于抢券、满减、低价,甚至近乎疯狂的组员不在少数。
此外,分享购书后的成果,也是组内成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组中,有专门的晒书/房专区,很多人家里的书房像个小型图书馆,满满当当的书架是标准配置;更有甚者,会专门买房来藏书。
文章插图
对于小组成员而言,书籍成了单纯的消费品,倒也符合当下消费主义的潮流;下单之前,他们似乎并不考虑自己会不会真能读完这些书,而是仅仅满足于付款时刻的兴奋,以及收货时刻的短暂欢愉。
正如小组简介写道:“买书时总有一种囤积的热情。阅读时却总没时间、没心情、没机会、没耐心。满架的字纸用怨恨的眼看我……所以,这里只谈买书和藏书……看与不看,再说吧。”
比起分享线上图书店铺的热火朝天,线下实体书店在这里却很少被提及。
基于全国1万余家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提供的采样数据,图书业咨询调查机构北京开卷信息今年年初曾发布《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其中电商渠道的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注:“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指图书的原价与册数的乘积)
文章插图
当电商平台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体书店满满落寞与无奈。
线下实体书店,到底还有前景吗?
实体书店的困局事实上,自图书电商出现后,每年都会有实体书店倒闭的新闻出现。
一方面,消费习惯线上化早已成为一个大趋势,疫情则加快了这一进程。
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在房租、人力资源、仓储等成本的重压下生意江河日下,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有的最后不得不关店倒闭,其中不乏开业多年的老店与网红书店。
今年3月,有着30多年历史的北京独立书店“盛世情”宣布停业。随后,书店在网上发布的一篇手写告别信小火了一把;8月,开店5年位于静安寺芮欧百货的钟书阁静安店,也以一场主题为“被镌刻的书店时光”的两小时直播向读者道别,曾经的“最美书店”,也难逃闭店命运。
- 春节$湖州图书馆将开展40余场春节送福活动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