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金秋时节的沽上菊香( 四 )


除了诗词吟诵 , 菊花也成为书画描绘的重要对象 。 萧心泉以擅长画花卉闻名 , 在画坛有“萧菊花”之称 。
萧心泉(1892—1965) , 原名萧庆源 , 字心泉 , 号曼公、漫公 , 以字行 。 晚年亦署老泉 , 斋名近水楼、耕云馆、寄萍馆等 。 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自幼学画 , 曾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 , 饱览故宫历代书画珍品 。 1929年 , 参与陆文郁开办的“城西画会” , 讲授自古以来的花卉画法 , 并将西画理念与传统工笔花卉结合 , 了解现代植物学原理 , 重视写生 , 观察花卉的情态物理和生长规律 , 画艺渐精进成熟 。 他深谙传统花鸟的画格画理 , 善于将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笔法巧妙融合 , 以形写神 , 神形合一 。 依循物理之真 , 尊崇画家个体之感受与心性 , 以物观心 , 以心观物 , 心物交融 , 物我皆忘 , 落笔之际 , 臻自足自然之境 。 因此有评论说:“他的花鸟画既不同于张龢盦的没骨花卉 , 也不同于陆辛农的工笔填色 , 而是兼而得之 , 自成一家 。 ”
1943年 , 萧心泉创作《秋菊图》 , 图绘七朵菊花 , 分大小二枝 , 黄、紫、粉、白、朱五色菊花灿烂交辉 。 细瓣秋菊以长线双钩而成 , 提按间蕴篆隶意 , 曲尽其态 。 从花心到花瓣、花托、花叶、花枝 , 菊叶卷曲伸展 , 得其自然 , 秀丽雍容 。 以水色铺陈为主 , 局部辅粉彩点染 。 菊叶一组一丛 , 依次用没骨施草绿 , 背光处略染玄色 , 从里到外 , 从明到暗 , 从冷色到暖色 , 渐次变化 , 过渡微妙 。 整幅画 , 花叶互映 , 枝芽依衬 , 野趣横生 , 主体菊花的秀丽清奇 , 跃然楮素之上 。 画面左侧题有长跋 , 以抒心迹:“东篱采得倍堪怜 , 开供书斋袅篆烟 。 冷抱冬心客寂寞 , 淡如人意更缠绵 。 陶公酒与添今日 , 杜老吟怀感暮年 。 拈取渔洋秋柳韵 , 助成诗思枕函边 。 ”
秋高气爽 , 菊海醉人
旧时 , 每到初秋的清晨 , 津城街巷里常能看到挑着担子售卖菊花的小贩 。 1946年10月27日《大公报》刊发的随笔《花贩》 , 就把这一景象描绘得十分传神:“浓厚的雾气遮蔽着早晨的太阳 , 墙下的盛开的菊花一对一对的都摆得齐整了 。 ”各色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异常鲜丽 , 淡雅的香气在晨风中飘溢 , 有引人陶醉的魔力 。 “这一片绿波漾漾的菊海 , 贪看着那舒卷不一、阔细弯垂各色的花瓣 。 花贩子在旁边如艺术家鉴赏当前的作品……每一个骨朵有待开放的生命 , 能够吐出奇伟的壮观 , 为他的技艺增加辛勤的代价 。 弥漫的雾气消失后 , 晴空中充满了新鲜的空气 , 街边的菊丛更显得新清 。 ”
偶尔一阵微风过去 , 细弱的枝条上花朵颤动着 , 似在得意于风霜雨露摧残不了它的风姿 , 依然在人们的视线中傲然挺立 。 这正是菊花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
图①萧心泉《秋菊图》
图②《津门保甲图说》中所绘大觉庵
图③盛开的菊花
图④民国年间的花店
图⑤庭院中的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