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么形成的?附:目前关于地震成因的主要观点( 四 )


这种观点认为流体对地壳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高温高压流体会降低岩石的刚性,引发地壳岩石从脆性向塑性变形转变,因而大地震通常在脆性中上地壳内发生;流体会降低破碎岩体或者断层之间的摩擦力,地震发生后会获得较大的速度和动能,使塑性的地壳产生位移或者错位、形变 。
代表文章是徐常芳的《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说》和《地震流体成因说及其应用研究》 。
四、天体引力致震说
天体引力致震说是指由于月亮、太阳等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地震的产生,古来就有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地震的方法 。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附:目前关于地震成因的主要观点

文章插图
关于天体引力对地震的影响,都是直接引起了地球上某些运动的发生,间接的产生了地震,所以可以根据天体引力引发的不同运动,又可以将天体引力致震说分为以下三种学说:
1、 漩涡活动致震学说
漩涡活动致震说是一种将天体引力和地球内部流体结合起来的地震假说 。主要是指地球内部软流圈内的流体物质在太阳、月亮引发的潮力作用下,与地球表面的的海水、大气发生同步运动,以漩涡的形式在地球内部形成有规律的升降,即所谓的固体潮,从而导致地震 。
这种在天体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漩涡升降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自地球内部向地表盘旋上升的漩涡,它是流体在由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当这种漩涡形成时,来自地球内部深处的热能就像是钻头一样不断的冲击、融熔岩石层,并使之抬升 。当这种上升盘旋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便会导致岩石层顶部的破裂,形成上冲型地震 。由于上冲型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较浅,因此这种地震也被称为浅源地震 。
自地表向地球内部旋转的下降漩涡,它是流体岩浆在由高纬度区流向低纬度区的过程中形成 。当这种下降式的盘旋发生时,对地壳岩石层的支撑力降低,地壳岩石层在自身重力和向下吸附力的作用下,必然产生向下沉降的运动趋势 。当向下沉降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岩石层在底部的莫霍面上破裂,就会形成陷落型地震 。由于震源距离地表较深,因此陷落地震被称之为深源地震 。
代表文章是徐万民的《地震成因新说》 。
2、 强潮汐致震学说
强潮汐致震说是指受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上的海水会发生大规模、强烈的潮汐活动,这些潮汐活动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引起了地下流体活动,而流体的活动会引发地震的产生 。
天体引力引发地球上海水运动变化导致地震的说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海水的潮汐运动发生时,大规模潮水移动离去,重力势能的减弱,使海水离开的这一地区内的地壳受到流体的冲击而抬升,在地壳裂缝或者薄弱地带就会发生地震或者火山情况;另一方面是随着强潮汐转移到所在的区域内时,此地所受的重力势能增大,地壳会相对下降,挤压下面的流体向两边运动,导致两边地壳内的流体增多,同样受到流体的冲击、抬升,导致地壳撕裂、张开,从引发地震、火山等状况 。
地球上海洋运动的变化,并不是天体引力一方面的作用,但是强潮汐的形成却与天体引力密切相关,是形成地球海洋强潮汐的重要原因 。
代表文章有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的《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和杨学祥、杨冬红的《潮汐激发地震的最新研究》 。
3 、天体引力触发地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天体引力只是地震形成的一种次要因素,并不是主要原因 。天体引力只是对地震的发生起到一种触发作用,即是一种加快地震发生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