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电影文化馆|小村里走出红色电影收藏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少先电影文化馆|小村里走出红色电影收藏家
文章插图
魏少先在少先电影文化馆为游客放映红色影片。 本报采访人员 史自强摄
少先电影文化馆|小村里走出红色电影收藏家
文章插图
河北省邯郸市南吕固乡的学生在少先电影文化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郝群英摄(人民视觉)
河北邯郸市南吕固乡四留固村,村南门的牌坊上,除了村名之外,还有“红色电影文化之乡”的大字。村里有间“电影人家”餐馆,一家红色电影博物馆,还有电影放映厅。每年约有10万游客到访这里,有的从外省慕名而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四留固村村民、红色电影胶片收藏家魏少先。
难忘红色影像
四留固村的红色电影博物馆前,不时有中巴车停下,来自部队、企业、学校等各地观众、游客,纷纷走进馆中,重回旧时光,品味珍贵红色影像。馆长魏少先说,这里一年大约要接待500个单位来参观。
“红色电影博物馆”是它早年的名字,旧牌子仍在侧楼上挂着。近几年,当地将其重新命名为“少先电影文化馆”。
馆内的电影展区有340平方米,一进门的架上陈列着由铁盒或塑料盒装着的老电影胶片。不少铁盒已有锈迹,塑料盒也有磨损,布满岁月痕迹,但码放整齐利落。
这些电影胶片中,有反映我党艰苦卓绝斗争史的《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有反映抗战历史的《平型关大捷》《地雷战》,也有反映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史的《东方巨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电影胶片的规格不一,有35毫米的、16毫米的、8.75毫米的,还有70毫米的。
据魏少先介绍,这些电影拷贝有的国内已很稀少,少数已接近绝版。
魏少先生于1954年,早年是名农民企业家,办过砖厂,跑过运输,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停止经商。“一闲下来,发现脑中时常浮现的,竟然是童年看露天电影的那些美好时光”。
魏少先说,过去十里八乡只要闻讯哪里放电影,他和小伙伴就会飞奔而去。魏少先喜欢挤在离放映机最近处,观看放映员将胶片载入片门的过程。后来他还追随放映队,跑了好几个村,一遍遍地观看电影,乐此不疲。
魏少先起先只是买了一些老电影胶片和一台简易放映机,邀请四邻来家中观赏。每次观影,就会有人提出新的看片诉求,“能不能搞点新片子放一下啊”,魏少先一一响应。“后来发现片子越买越多,干脆就搞起了收藏。”魏少先说。
10多年来,魏少先已收藏红色电影胶片4000余部,除了馆内陈列外,还塞满了两个仓库。此外,他还收藏了胶片电影放映机约100台,老电影海报3000余张。
收藏成痴成迷
搞起收藏后,魏少先的妻子张丽婷发现他的行踪有了新的特点,“经常是坐上车,或是买一张车票,一溜烟,人就消失了”。
魏少先要买的红色老电影胶片,在市面上已很难寻,都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机构或是私人藏家手中。北京、沈阳、广州……魏少先开启了他的全国收藏之行。
一个冬日夜晚,魏少先和一个石家庄的藏家约好,前去选购影片。“到那一看,好家伙,一屋子都是宝贝!”魏少先兴奋地挑片,顾不得瑟瑟寒风,把电影胶片一盒盒往车上搬。这一次,魏少先淘到了他心心念念已久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民族大团结》等珍贵红色影片。
不少片子都是几经曲折才“追”到手的,比如大型电影文献纪录片《中国1949》。本来,魏少先和卖家已在网上谈妥价格,但当魏少先只身赶到卖方所在地黑龙江大庆时,却被告知,已有藏友出价1.3万元预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