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讨了个没趣 , 只好摆出友好的架势:“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于齐桓公会盟的请求 , 屈完见好就收 , 答应与诸侯会盟 。
齐国兴师动众 , 组织了“八国联军” , 仅仅是拿蔡国开刀 , 并没有与楚国开战 , 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据春秋史大家童书业先生分析 , “召陵之师”大致人马为:齐国出兵五百乘 , 宋、鲁、卫、陈等国各出车两三百乘 , 则全军可能有两千多乘 。当时每乘30人 , 车上3人 , 车下步兵12人 , 15名辎重兵 , 两千多乘的兵力再加上后勤保障等其他兵种 , 总兵力近十万人 , 这么庞大的兵力远离本土作战 , 后勤补给是大问题 , 因此能和不能战 。
更倒霉的是 , 积极响应齐桓公的许国国君许穆公亲自参战 , 结果死在了军营中 。兵马未动 , 先折大将 , 自古在军营里都是比较晦气的事情 。虽然大家给许穆公办了个风光的葬礼 , 但开战的兴趣大大减退 。
各方出于自身的考量 , 终于在召陵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会盟 , 史称“召陵之盟” 。与会的国君、大臣 , 代表各自国家签署了一份盟约 , 其中规定:各诸侯国“毋贮粟 , 毋曲堤 , 无擅废嫡子 , 无置妾以为妻”等 。
楚国取得了和中原诸侯同等的地位 , 答应从郑国撤军 , 而齐国痛扁了蔡国 , 又领导了一次诸侯会盟 , 皆大欢喜 。
春秋进入霸主交替时代
召陵会盟 , 实际上是老牌诸侯国齐国和新兴大国楚国的一次媾和之会 。齐国赢得了声望 , 楚国得到了地位 。
召陵会盟避免了齐楚两大国之间的正面军事碰撞 , 加深了两国的经济往来 。召陵会盟后 , 齐楚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活跃 , 据《管子》记载 , “楚有汝、汉之黄金(铜) , 而齐有渠展之盐” 。盐自不必说 , 是生活必需品 , 而铜在当时是贵重金属 , 尤其是贵族 , 生前身后都喜欢铸个鼎什么的 , 上起商周 , 下至春秋 , 中原政权频频南下 , 大多数是为了掠夺“南金” , 即铜资源 。现如今铜可以通过正常贸易往来 , 实则是南北经济互补的双赢 。
齐楚通过召陵会盟实现了和平 , 但这并不代表诸侯之间实现了和平 。“后召陵时代” , 大国诸侯之间慎战 , 而小国诸侯陷入了更多的麻烦——大国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 , 经常拿小国开刀 , 动辄开战灭国 。
召陵会盟后 , 齐国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 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 , 齐国频繁干预他国:召陵会盟当年 , 齐国在秋季又率“八国联军”讨伐陈国 , 陈国请和;次年 , 周王室内讧 , 齐桓公又组织“首止会盟”;公元前651年 , 齐桓公又在葵丘会盟诸侯……在管仲和齐桓公期间 , 齐国会盟诸侯26次 , 用兵28次 , 结果是齐桓公“并国三十 , 启地三千里”(见《韩非子》 , 《荀子》的说法是齐桓公“并国三十五”) 。霸业赫赫 , 业绩辉煌 。
通过召陵会盟 , 楚国取得了和中原诸侯同等的地位 , 也刺激了其称霸的野心——齐国就是榜样嘛!召陵之盟次年 , 楚灭弦国;再次年 , 楚因齐率联军伐郑而围许救郑(有趣的是 , 召陵会盟前 , 楚国和郑国是死敌);前648年 , 楚灭黄国……正如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在《楚史》中指出的那样:“召陵之会揭开了齐楚争霸的序幕!”齐桓公死后 , 楚成王发起盟会 , 挫败宋襄公争霸 , 率领诸侯之师围宋 , 实已为天下霸主 , 直到城濮之战败于晋国 , 不过后来楚国再度称霸——楚庄王观兵周郊、问鼎中原 , 当然 , 这都是后话 。
- 齐桓公重用管仲的故事,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公
- 春秋五霸之首是谁?齐桓公结局是怎么死的?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桓公是被活活饿死的吗?
- 齐桓公简介资料,齐桓公好服紫故事,齐桓公伐楚典故
- 管仲是怎么死的?管仲和齐桓公哪个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