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与其他字体一样不作为常用字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梅花篆并非简单“画”成,它有严格的讲究,“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是其书写的要决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瑰宝,梅花篆字则是我国古代书法界盛开的一支奇葩 。古人有爱梅、赏字的习惯,并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 。
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将篆字与梅花巧妙地融全在一起,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 。早在我国商代就曾出现过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 。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的事件,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所有能写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缉拿,直至元明时期,楷花篆字才重见天日 。到了清末,这种艺术形式又渐渐失传了梅花篆字作为一种古代书法因其生涩难懂,一直充满了神秘感 。
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小说中,凡涉及到高深莫测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用梅花篆字写成,这便增加了梅花篆字的神秘色彩 。袁洪伦说,历上有关梅花篆字的记载并不多,大部都是民间传说,唯一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时期,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宦官、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梅花篆字,其他的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中,要么出现在小说故事中 。
评书杨家将中,夜审潘洪一段中曾提到寇准会写;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会写;而在关于王昭君的传奇故事中也有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梅花篆字的记载;河南地方戏中的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梅花篆字 。如今,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留下的,由元代高文举书写的《道德经》碑可能是目前梅花篆字中的典型代表了 。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只有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才能认识并写出梅花篆字 。在我国,历史上的“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如今,能写出梅花篆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
在河南郑州,就有一位专门研究梅花篆字的民间艺人——袁洪伦 。也正因为书字困难,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新加坡、日本、巴西、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受到特殊的礼遇,只要有梅花篆字的收藏,均能被人抢购、收藏 。
5. 不经一番寒彻,哪得梅花扑鼻香篆体字怎么写 黄蘖(niè)《上堂开示颂》
唐·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
〔今译〕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
〔赏析〕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 。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 。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
〔原作〕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