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主要有:1)错误理解“模仿”的概 念和方法,将机械的“模仿”视为设计捷径 。事实证 明,这样的“模仿”方式并不能适应如今快速成长的 时尚业 。
2)在品牌发展初期,对自身品牌定位和自 身设计能力缺乏自信,盲目迷信甚至抄袭他人品牌 这些原因使得自身品牌的创新空间受到限制,阻碍 了品牌风格的建立和完善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使用“模仿”模式是促进本土 服装品牌发展的关键 。
本文在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荻 村昭典教授[1]有关“模仿”与“模仿方式”的理论基础 上,就服装设计中的模仿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 。1 模仿的概念与分类 就模仿行为,荻村昭典教授曾有过深入研究,他 就不同的模仿行为作过细致分类,认为人的模仿行 为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直接模仿,也“是模仿中最 简单、最朴素的阶段”;二是间接模仿,是“模仿者根 据自己的判断及努力,使自己尽量接近被模仿者” 三是创造模仿,将被模仿者的特征作为象征来表 现[1] 。
模仿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学习和创造中 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 。模仿本身没有对错可言,但 针对不同的事物,需要采用正确的模仿方式,方可实 现既定的目标 。
在人们日常的穿衣行为中,直接模 仿、间接模仿是常见的方式,这种能力不局限于受过 专业训练的人群 。而3种模式中,相对于直接和间 接模仿,创造模仿的“模仿痕迹很浅,创新东西的痕 迹很强[1]” 。
通俗的讲,创造模仿是学习中的创新 创新才是目的,模仿仅仅是手段,而模仿的内容是主 观抽离出来的特征或元素 。设计的过程是创造的过 程,而创造过程的起点,就是模仿者对被模仿者的理 解和选择的过程 。
设计应该是受到启发后的一种创 新行为 。2 模仿的设计思维对品牌的影响2.1 不利于品牌的良性发展 生活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当某个事物在一段时 间内一成不变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人的乏味情绪 就会油然而生 。
此外,当某个事物的某一部分在一 段时间内突然出现大范围雷同的“新意”时,人们同 样也会产生乏味情绪 。乏味情绪是消费者由视觉影响到心理所产生的 一种不良反应 。
采取直接和间接模仿的方式设计服 装,造成服装品牌与品牌间在产品外观上的雷同现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