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总是在变化着的 , 在村庄、城市、河流和书本之上 , 在梦和房子的里里外外变化着 。我想 , 月应该是沧桑的吧!它曾是祖父的月 , 是苏东坡的月 , 是秦时的月 。
它清醒着洞察秋毫 , 像一个居于广庭的隐者 , 历尽寒暑、阅尽冷暖 。它缄默的讲述着一张张晦明的脸 , 和在脸上微漾的各式笑容 。
在不同的建筑物里和旷野之间以自己的流光来装扮岁月的景象 。月如钩 , 在胡地的弯钩和阵阵飞云之间 , 周身时常会泛起阵阵冷森 。
月虽沉若水 , 但暗溢了杀气 , 似从小巷倾颓的残瓦 , 从溪流泠泠的水里 , 蓄势而出 , 上演远古惊心的厮杀 , 一场冷兵器时代的角逐 。此情此景 , 没有人会仰望穹旻之月 , 而发出月如钩的喟叹 。
战事一触即发 , 生死一线之间 , 而月依然冷若冰霜 。望月而兴叹者 , 也许 , 只有远离纷争的政客 , 在狡黠的笑容后 , 在如水泻银般的月色里 , 在询问着天官用星相占卜的前方战事 。
此时 , 远在庙堂之外的千千万万个村庄里 , 小巷里 , 被一声声犬吠咬断了多少怀子、怀夫、怀父的夜梦 。而村边的溪水却载着月曲曲折折的在夜里抵达海 , 抵达更辽阔的疆域 。
无论是月 , 无论是水 , 都没有给这些泛着思念的村庄留下确切的音讯 , 留下征夫们的声音 。月在倾听 , 月在窥探 , 月在熟视无睹 。
而我们总是沉溺于种种花蕊之间 , 用妄想来揣测真正见证过胡地和杀戮的证人 , 种种被忽略在史册之外的事件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此时月虽与共 , 但月却是锦衣罗帽 , 五陵少年的月;是杯盘罗列 , 竹管笙箫的月;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月 。
在这里月与乡野无关 , 与饥民无关 , 与杜子美无关 。月虽被仰望着 , 高高在上 , 被颂扬着 , 被传唱着 。
它普洒清辉 , 一片洁净 , 但难掩其冷漠 。在某些夜里 。
它是历史和政治的 , 它是阴谋和血腥的 , 它是被亵渎、被强奸的 。就像我们会曲解文本一样 , 也会曲解月 , 曲解月如钩的酽酽寒气 。
就像它没有嫦娥 , 没有桂树 , 也没有吴刚 。它有的只是冰冷的环形山和稀薄的气体 。
它只是运行在天体间的一颗卫星 , 它是无穷无尽的银河系 , 太阳系的一颗微小的星体 , 它只是一堆物质 。它被视觉定为参照物 , 然后又回到一个主体 , 被故乡的房顶或者是群树参照着 。
【怎么写月亮开头】因其星体的运行、光辉的流动 , 它在泰山 , 在黄山 , 在珠穆朗玛峰或者是科尔沁草原 , 在线装书的字块里 , 在琵琶的弹拨中流泄一地 。月 , 尤其是满月 , 以其独特的个体和不可替代的凄冷 , 成为千百年来思念得渊源 , 团圆的象征 , 成为汉文化无法超越的意象 。
让语言积累了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 让情感得到了细腻的感触和抒发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它将游子的情愫 , 从离开家乡的小巷开始就移植在清冷的月上 , 在风尘仆仆的夜色和行旅的孤舟之上 , 将故乡的月背负了一程又一程 , 某一天突然想起了远方的双亲 , 打开行囊 , 才发现月已不是离家的那轮 , 它变得残缺了 , 不完整了 , 陌生了 , 不再是相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