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音乐作曲成长路程,我17岁的时候,就是靠感觉,很简单,把自己想的旋律用录音机录下来,当然,那时候只是爱好,也没跟别人学作曲,21岁的时候,我买了平生的第一把红棉吉他,^_^,不过那时也没有学多少乐理,只是学的吉他和弦(其实,那也是乐理的一部分),自己自娱自乐的用吉他谱曲写歌了 。23岁的时候,第一次对midi音乐有所了解,那时才开始学的基础乐理 。(P/S:老大的乐理,现在一定很牛吧,羡慕ing),其实现在乐理还是初级,只是我的音乐工作室里,随时放着一本乐理书,以备参考^_^ 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正式搞专业的音乐是去年底,也就是我29岁的时候,现在有些东西不是说学会就能学会的,工作压力大,哪有空闲时间学呢?现在听听我23岁以前,不懂乐理所写的歌,只能笑笑,当个美好记忆罢了,大都不值得花时间去整理出来,新人们自己就比照着我,暗地里发狠,去发粪涂墙吧,哈哈 。。。
2. 写流行歌曲有什么技巧 人声音区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色彩:高音区明亮,中音区柔美,低音区沉厚 。
流行歌曲的演唱通常也是遵循各音区的自然属性,发挥其自身的表现作用 。但有时也会根据歌曲内容表现的需要而改变各音区的自然色彩 。
如《一无所有》的旋律常在高音区徘徊,但在演唱时却应该将音色处理得暗一些 。倘若一味强调高音区的高亢明亮,就难以表现出歌曲中所蕴含着的那份执著和抗争 。
流行歌曲的演唱追求的是本色自然,但许多初学演唱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找到自己的“本色”,而往往是模仿录音带上自己喜欢的歌星的声音特征和发声方法 。流行歌坛中有许多嗓音嘶哑嘈杂的歌手,以至于引起这样的误解:只有沙嗓子才能当歌星 。
事实上,流行歌坛中的甜美圆润的歌手并不比沙嗓子的歌手少,只不过是沙嗓子的歌手因其音色的独特而更为人们所瞩目罢了 。对沙嗓间的崇尚并不是流行歌曲演唱中所独有的审美指向,在各国的民间音乐,尤其是我国的戏曲中,沙哑音色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一种表现手段了 。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音色的沙哑上,而是这种音色所能表现的情感的力度和深度 。当人的情感达到极端状态时,常会伴随出现嗓音的沙哑 。
这种音色有时也会与某种特定的审美意象相联系:粗犷强悍的阳刚美,饱经沧桑的成熟美,这些都理颇具偶像魅力的 。此外,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反叛、挣扎、调侃和嘲讽等内容也适合于用沙哑的音色来表现 。
嗓音沙哑的歌手在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时,会对音色稍作调整,以适合歌曲的表现需要 。如罗大佑唱《超级市民》时声音偏“破”偏“炸”,唱《痴痴的等》时偏“哑”偏“压”,而《沉默的表示》就干净柔和了许多 。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其特定的音色 。尽管这种音色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可塑性,但嗓音的调整改变是有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疲劳 。
时间长了,还会引发病变 。有许多声音甜美的歌手就是因为盲目模仿沙嗓子而毁坏了声带 。
断送了自己的艺术前程 。假声与气声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
大部分流行歌手(无论男女)是用真声演唱的,以获得一种自然、亲切、贴近口语的风格 。有些女歌手(如齐豫、黄莺莺)在演唱音域较宽、艺术性较强的歌曲时则以假声为主的 。
男歌手在演唱伴唱声部时常用假声,如美国的“西蒙与伽芬科尔”重唱组中的伽芬科尔,和台湾“优客李林”重唱组中的林志炫等 。这也是乡村音乐风格重唱的一个重要特征 。
- 学校的日语怎么写
- 作文怎么写最好
- 中华的拼音怎么写的
- 康日文怎么写
- 泊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 记者的简历怎么写
- 行书总怎么写
- 托收凭证怎么写
- 10月3日的英文怎么写
- 建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忘了怎么办 建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忘了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