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极言它的繁复 。经礼就是重要的礼,人们常说“大经大法”,这里的经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曲,是弯曲,一个东西把它弄弯曲了,它就变小了,所以把细小的礼节称为曲礼 。
礼的内容那么丰富,它的条目如此繁多,对于并不从事礼学研究的人来说,要记住它们,岂不是太过困难?又怎么去践行呢? 其实,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 。比方说,一张渔网,上面有上万个“目”,就是网眼,数目不可谓不多,可是它们都系联在“纲”上,就是收网用的大绳子,只要把纲举起来,万目就自然张开了;一件裘衣,上面有数十万根狐毛,看似错综复杂,但只要提起衣领,它们就自然地理顺了 。
那么,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 。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 。
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 。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 。
德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确实存在的 。为了要把它显现出来,就需要有具体的德目,比如忠孝、仁爱、诚信等等 。
而这些德目也是抽象的,还需要进一步显现,于是就需要诸多的礼仪,而礼仪却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 。礼仪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它才是有道德内涵的 。
贯穿于各种礼仪的原则很多,前人并没有进行集中的归纳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 。
为了方便读者和听众,我本着简明、便于记忆的愿望,把礼仪的原则归纳为敬、净、静、雅四个字,不一定准确,但在目前尚没学者来归纳的情况下,不妨先来试一下 。敬 所有的礼仪,都包含“敬”的原则,以致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 。
许多前贤甚至用它来概括礼的精神 。比如《孝经》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气说道:“礼者,敬而已矣 。”
《礼记》开卷的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这是从反面来要求 。东汉著名学者解释“毋不敬”时说:“礼主敬 。”
我们古代所有的礼,都是试图培养你内心的“敬”,对父母、对兄弟、对配偶、对长上、对事业,都不能有不敬之心 。静 一个修养很好的人,身上必有“静气”,神定气闲,沉静从容 。
《大学》开卷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段话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止于至善 。
《大学》紧接着又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是说,知道止于至善的人,志就有定向,心就会宁静,随处而安,思虑精详,就能得其所止 。
立大志者,懂得“宁静而致远”的道理 。俗话说:“宽阔的大海平静,浅窄的小溪喧嚣 。”
所以说,静是君子的气象之一 。净 越是文明的民族,对居址、食品、衣服等等的卫生程度要求越高 。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卫生,甲骨文中的“若”字,是一个人洗完头之后在梳理头发的样子 。头发梳理整齐后,还要挽成发髻,插上用骨或者玉做的笄,把它固定住,发髻外面要用一块称为“(shǐ)”的帛包好,然后再戴上冠,非常讲究 。
至迟在唐代,政府工作人员有每旬沐浴一次的规定 。中国人在传统礼仪中,往往通过“净”来体现尊敬之意 。
例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天子祭天的地方,旁边有一座斋宫,天子祭祀之前要在这里沐浴斋戒,以表示对神的敬意 。祭祀用的牲,宰杀前都要处理得很洁净 。
祭器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擦洗,有些食品上面有专用的布覆盖,以免沾上灰尘 。祭祖也是如此,卫生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 。
- 觉得的拼音怎么写的
- 坏事的坏怎么写
- 5岁的英文怎么写
- 求生之路2 跳出 求生之路2怎么局域网联机
- 天涯明月刀捏脸数据怎么导入 天涯明月刀捏脸数据怎么导入电脑
- 怎么做灯笼简单又漂亮 怎么做灯笼简单又漂亮视频
- 百度云盘关闭 百度云盘怎么上传视频
- 金钱龟室内养殖方法 石金钱龟温室怎么设计
- 淘宝客推广没有效果怎么办
- 冠道后雨刷器怎么加玻璃水 冠道玻璃水在哪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