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名〉
17. (形声 。本作“旳”,从日,勺声 。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标 。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20. 另见de,dí
的
〈副〉
2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 。——秦观《淮海集》
2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2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24. 另见de;dì
5. “出”字行书的写法怎么写
以上为行书的写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折叠用笔特点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chū
(1)<;动词>;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 。《国殇》:“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3761~不入兮往不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又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出来 。《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
(2)<;动词>;付出;支付 。《礼·王制》:“量入以为~ 。”
(3)<; 动>;出发 。《肴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 。”《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
(4)<;动词>;脱离,离开 。《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 。”《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 。”
(5)<;动词>;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 。”《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
(6)<;动词>;发出,发布 。《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 。”
(7)<;动词>;出产 。《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
(8)<;动词>;出现,发现 。《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 。…… 不~于西,则~于北 。”《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 。”
(9)<;动词>;超出,超过 。《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 《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 。”
(10)<;名词>;花瓣 。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 。”
(11)<; 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 。
【出尘】1.超出尘俗 。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 。”2.佛教用语 。脱离烦恼的尘俗 。《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 。”